狼瘡腎炎(LN) 

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見和嚴重的臨床表現,SLE患者腎活檢腎受累幾乎為100%,其中45%~85%有腎損害的臨床表現。腎衰竭是SLE死亡的常見原因。

 

【發病機制】:

IC形成與沉積是引起SLE腎臟損害的主要機制。迴圈中抗dsDNA等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IC後,沉積於腎小球;或者迴圈中抗dsDNA抗體與dsDNA相結合後,介導核小體(nucleosome),通過電荷吸引種植於腎小球和迴圈中抗dsDNA抗體與腎小球內在抗原發生交叉反應形成原位IC。無論是迴圈的IC沉積於腎小球或原位形成的IC兩者均能啟動補體,引起炎性細胞浸潤,凝血因數活化及炎症介質釋放,導致腎臟損傷。

 

【病理】:

LN病理表現多種多樣,2003年國際腎臟病協會(ISN)及腎臟病理學會工作組(RPS)關於LN的病理分型見表9-3-2

LN自身病變的進展或經適當治療後可發生病理類型的改變。

 

【臨床表現】:

腎外表現詳見本章前述。LN的腎臟表現有很大差異,可為無症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壓,甚至腎病綜合徵、急進性腎炎綜合徵等,病情可逐漸進展,晚期發生尿毒癥,個別患者首診即為慢性腎衰竭。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詳見本章前述。尿蛋白和尿紅細胞的變化、補體水準、某些自身抗體滴度與LN的活動和緩解密切相關。腎活檢病理改變及活動性評價對LN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後有較大價值(表9-3-3)

 

【診斷和鑒別診斷】:

在確診為SLE的基礎上,有腎臟損害表現,如持續性蛋白尿(>0.5g/d,或>+++)或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顆粒、管狀或混合型),則可診斷為LN。LN易誤診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通過認真檢查有無多系統、多器官受累表現,多次檢查血清ANA、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等可資鑒別。

 

【治療】:

目前LN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案,以控制狼瘡活動、阻止腎臟病變進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為主要目的。應根據I臨床表現、病理特徵及疾病活動程度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輕度腎臟損害:尿蛋白輕微(<1g/d),尿沉渣無活動性變化,血壓、腎功能正常,病理表現為I型或Ⅱ型者僅給予對症治療,無需特殊處理,但要注意控制腎外狼瘡病變活動。

局灶增生性LN:無臨床和嚴重組織學病變活動者,可繼續給予對症治療或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和(或)CTX,以控制LN活動和阻止病理類型進展。如有彌漫性節段性腎損害、大量蛋白尿、活動性尿沉渣(主要指明顯血尿)和血肌酐升高者,治療同彌漫增殖性LN。

膜性LN:表現為無症狀蛋白尿和腎功能穩定者可給予對症治療,控制腎外表現;腎病綜合徵者則需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1mg/(kg.d)聯合細胞毒藥物治療。

彌漫增殖性和嚴重局灶增殖性LN:應給予積極的治療,對處於急性期,病情明顯活動的患者,應先給予誘導療法,待病情穩定,疾病活動得到控制後轉入維持治療。活動性Ⅳ型LN伴近期內腎功能顯著惡化者,可使用甲潑尼龍衝擊治療,15mg/(kg.d),靜脈滴注,1次/天,三次為一療程。必要時2周後可重複1次,一般不超過3療程。衝擊後常規激素治療,潑尼松1mg/(kg.d)×8周,此後逐漸減量,直至5~10mg/d維持。常聯合應用CTX(包括CTX衝擊治療),用量及方法見本章前述。對大劑量激素及CTX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可用環孢素或嗎替麥考酚酯,常與中小劑量潑尼松聯合應用。此型中臨床表現較輕者是否給予免疫抑制治療尚有爭議,一般認為低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和(或)細胞毒藥物可防止。腎功能進一步受損。

 

【預後】:

LN治療後雖能緩解,但易復發,且有病情逐漸加重的趨勢。近年來由於對LN診斷水準的提高,輕型病例的早期發現以及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的合理應用,預後有明顯改善,LN患者10年存活率已提高到80%~90%。(李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