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凍傷﹝frostbite﹞ |
【疾病科屬】:外科 |
【疾病概述】: |
因受寒冷侵襲,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損傷叫做凍傷﹝frostbite﹞。古稱局部性凍傷﹝frostbite﹞為凍瘡﹝perniosis﹞,全身性凍傷﹝frostbite﹞為凍僵。 |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
1、局部性凍傷﹝frostbite﹞: |
ㄅ、輕者受凍部位皮膚呈蒼白,局部寒冷麻木,繼而腫脹,皮色轉為紫紅,或有結塊不甚而皮膚坼裂,自覺灼痛、瘙癢;或有大小不等的水泡、血泡,自覺疼痛,感覺不靈敏。如無染毒,則逐漸消腫,結成紫黑色痂皮,不久痂皮脫落而癒。 |
ㄆ、重者局部麻木冷痛,青紫漫腫,感覺喪失,有大水泡,水泡破後顯露出紫紅色創面,流溢滋水,潰爛成瘡,甚至肌膚變黑,骨脫筋連,成為壞疽。 |
ㄇ、根據受凍部位損害情況,一般可分為四度: |
I度:局部發生紅斑及輕度水腫﹝edema﹞。症見皮膚發紅或紫紅,自覺瘙癢灼痛。癒後不留瘢痕。 |
II度:局部形成水泡或大泡。症見皮膚紫紅,或有瘀斑﹝eccymosis﹞,腫脹顯著,伴有水泡,其液色黃或血性,疼痛較劇烈,對冷、熱、針刺感覺不靈敏。癒後形成瘢痕。 |
III度:受凍處皮膚有壞死。初似II度,繼而皮膚變黑或紫黑,明顯壞死,感覺遲鈍或消失,一般無滲液,10天左右才與健康組織有明顯分界。癒後有瘢痕形成,並可有較長時間的感覺過敏或疼痛,少數病例局部可能殘留潰瘍,經久不癒。 |
IV度:有身體某部分壞死脫落。症同III度,而勢更重,骨脫筋連,或肢節脫落。 |
2、全身性凍傷﹝frostbite﹞: |
傷勢輕者畏寒肢冷,全身顫抖,感覺麻木,四肢乏力﹝fatigue﹞,肢端冷痛,昏昏欲睡。重者四肢厥冷,甚或僵直,唇甲青紫,神志﹝consciousness﹞遲鈍,常出現幻覺,最後知覺喪失,呼吸淺快。如不及時救治,易致死亡。 |
【辨證分析】: |
1、本病是因寒冷之氣侵襲人體所致。身處寒冷環境,因疲勞,饑餓,或創傷失血,或素體氣血不足,身體抗寒能力下降,或靜止不動,逾時過長,氣血失於流通,受寒冷侵襲,耗傷陽氣,肢體失於溫煦,血脈不暢,氣血凝聚,而成凍傷﹝frostbite﹞。此外,暴冷著熱,或暴熱著冷,冷氣與火氣搏結,也可導致氣血凝滯,而壞爛成瘡。 |
2、本病總由寒冷傷於皮肉,搏結於血脈,陽氣失煦,氣血凝滯所致。寒邪凜烈,其性收引,易傷陽氣。寒傷血脈,則營衛不調;寒傷陽氣,則血脈凝澀;氣血不能溫養肢體,則成凍傷﹝frostbite﹞。輕則局部皮腡肉爛,而成凍瘡﹝perniosis﹞;若因凍損瘡破,複染邪毒,寒邪化熱,熱盛肉腐,則化膿流脂。重則肢體壞爛,骨脫筋連,而成壞疽。尤重者寒冷入臟、陰氣內閉,陽氣外脫,營衛結澀,不復流通,而成凍僵;若早得救治,血溫氣通則生,否則噤絕而死。本病治療以溫經散寒,祛瘀通脈為原則。 |
【辨證論治】: |
寒凝血瘀證 |
【證見】:麻木冷感,膚色青紫,腫脹結塊,灼痛瘙癢,手足清冷。舌淡苔白,脈沉或沉細。 |
【治法】:溫經散寒,祛瘀通脈。 |
【方藥】: |
→主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四逆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
處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桂枝12克,赤芍9克,細辛6克,木通9克,炙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3克,大棗﹝fructus_jujubae﹞9克,丹參15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9克,紅花9克。水煎加黃酒適量溫服,每日1劑。 |
→中成藥: |
ㄅ、少腹逐瘀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黃酒送服。 |
ㄆ、生化湯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黃酒送服。 |
→單方驗方: |
ㄅ、芫花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煎(張敬元驗方) |
處方: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9克,芫花9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藥液洗浴凍傷﹝frostbite﹞部位。每劑洗3~5次,每日3次,有壞死創面仍可洗浴,洗後用黃連紗條換藥。 |
ㄆ、凍瘡﹝perniosis﹞油(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
處方:乾辣椒100克,水250毫升,95%酒精250毫升,冰片5克,樟腦15克,甘油10克。先將辣椒切碎,置於廣口瓶內,加熱水於80℃~90℃恒溫下浸泡10小時左右,用紗布過濾去渣;再將酒精倒入濾液中,片刻即產生絮狀物(呈紅色),過濾澄清;最後將冰片與樟腦混後的液體倒入濾液中,加入甘油,隨之攪拌均勻,裝瓶密封備用。將局部洗淨擦乾,用凍瘡﹝perniosis﹞油擦患處,每日3~4次。適用於凍瘡﹝perniosis﹞未潰者;已潰者禁用。 |
ㄇ、紫丹膏(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
處方:山芋粉1份,冰片適量(研末),豬板油2份。取曬乾的山芋粉,加入適量冰片,再加入未溶化的豬板油,調勻成膏。使用時先將患處用硼酸水洗淨,取紫丹膏塗於瘡面,蓋以紗布,每日1~2次,數日後即能結痂痊癒。適用於凍瘡﹝perniosis﹞已潰者。 |
寒凝血虛證 |
【證見】:麻木冷痛,暗紅﹝dusky_redness﹞漫腫,或有水泡,感覺遲鈍,或消失,神疲體倦,形寒畏冷,面色少華,脈細弱或沉遲。 |
【治法】:補養氣血,溫通血脈。 |
【方藥】: |
→主方:人參養榮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
處方:黨參﹝radix_codonopsis﹞15克,炒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9克,炙黃芪﹝radix_astragali﹞15克,肉桂﹝Cassia_Bark﹞3克(焗服),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熟地黃15克,茯苓﹝poria﹞12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9克,大棗﹝fructus_jujubae﹞9克,炙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3克,鹿角膠9克(烊化 |
→中成藥: |
ㄅ、人參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黃酒送服。 |
ㄆ、陽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黃酒送服。 |
→單方驗方:參照寒凝血瘀證單方驗方。 |
寒化熱毒證 |
【證見】:凍損瘡破,瘡面潰爛,流脂溢膿,四周紅腫,疼痛加重,或伴發熱,舌紅苔黃脈數。 |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方藥】: |
→主方:四妙勇安湯(鮑相王敖《驗方新編》)加味 |
處方:金銀花9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玄參9克,蒲公英15克,生黃芪﹝radix_astragali﹞15克,紫花地丁12克,連翹9克,薏苡仁9克,木通9克。水煎服,每日1劑。痛甚者,加制乳香3克、制沒藥3克。 |
→中成藥: |
ㄅ、連翹敗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
ㄆ、虎杖片,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
→單方驗方:參照寒凝血瘀證單方驗方。 |
寒盛陽衰證 |
【證見】:時時振寒,四肢厥冷,踡臥嗜睡,感覺麻木,肢末冷痛,面色蒼白﹝pasty-faced﹞。舌質淡紫,脈沉微。 |
【治法】:回陽救逆,溫通血脈。 |
【方藥】: |
→主方:四逆加人參湯(張仲景《傷寒論》) |
處方:制附子9克,乾薑9克,炙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人參6克(另燉服)。水煎服,每日1劑。可佐以薑糖茶等熱飲料頻飲。 |
→中成藥: |
ㄅ、四逆湯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 |
ㄆ、參附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靜脈推注每次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糠液20毫升。 |
→單方驗方: |
ㄅ、參附青方(王左驗方) |
處方:紅參、附子、青皮,製成注射液,每支10毫升。每次20~40毫升,可直接靜脈推注,也可加入葡萄糖液體中滴注。 |
ㄆ、參照寒凝血瘀證單方驗方。 |
寒氣入臟證 |
【證見】:神識遲鈍或知覺全無,四肢厥逆,甚而僵直,唇甲青紫,面色青灰,或瞳孔﹝pupil﹞散大,呼吸氣微。脈微欲絕,或六脈全無。 |
【治法】:回陽固脫,散寒通脈。 |
【方藥】: |
→主方:參附龍牡救逆湯(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味 |
處方:人參6克(另燉),制附子9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老蔥頭9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9克,大棗﹝fructus_jujubae﹞9克。水煎急服,待陽回脈起後,按寒盛陽衰證治療。必要時宜輔助溫溶液(不超過37℃),如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靜脈輸入,以及吸氧、使用強心劑等措施。 |
→中成藥:參照寒盛陽衰證中成藥。 |
→單方驗方:參照寒盛陽衰證單方驗方。 |
【外治法】: |
1、現場急救: |
首先將傷患迅速撤離寒冷環境,中止致傷源;脫去病者冰冷潮濕的衣服鞋襪,動作要輕,切忌強行撕脫。同時積極進行保溫和複溫治療。 |
可將病人置入40~42℃溫水中浸浴,至肢體接近正常體溫為止,並根據情況,輔以西醫搶救治療。 |
2、凍傷﹝frostbite﹞未潰的外治: |
輕症凍傷﹝frostbite﹞,可用紅靈酒或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汁輕柔按摩患處,每日2~3次。凍傷﹝frostbite﹞有劇癢者,可用凍傷﹝frostbite﹞未潰藥水外搽患部,每日2~3次。局部有水泡或血泡者,可用注射器抽盡泡液或挑破,繼以紅油膏外貼。一般可用凍瘡﹝perniosis﹞膏或陽和解凝膏外塗。 |
3、凍傷﹝frostbite﹞已潰的外治: |
潰爛面積小者,可用馬勃膏或生肌玉紅膏外敷,中按一般潰瘍處理。 |
潰爛面積大,壞死組織脫落乾淨,肉色鮮而紅活者,可及時植皮消滅創面,保護肢體功能;或以生肌象皮膏等生肌收口藥外敷。局部壞死嚴重,骨脫筋連者,待其分界清楚時,可行截肢(指、趾)術,但必須十分慎重。 |
【其他療法】: |
【飲食療法﹝dietetic_therapy﹞】: |
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羊肉湯: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00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150克(去皮打裂),羊肉500克,黃酒500毫升。加水500毫升,置砂鍋內同煮至肉爛熟,分4次食肉飲湯。 |
冬季常服可預防凍傷﹝frostbite﹞。 |
【預防調護】: |
ㄅ、加強冬季防寒工作,改善防寒設施。 |
ㄆ、堅持冬季長跑運動,增強身體耐寒能力。 ㄇ、冬令注意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保暖,尤其是野外作業者。 |
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乾燥,潮濕後及時更換,衣著應溫暖、鬆緊適度。 |
ㄈ、受凍部位嚴禁火烘或熱燙,全身性凍傷﹝frostbite﹞者切忌暴熱複溫。 |
ㄉ、全身性凍傷﹝frostbite﹞者需保持病室溫暖,並囑病人少量飲酒,或給予薑糖等熱飲料。 |
ㄊ、不要碰傷受凍部位,注意保持清潔,乾燥,免受污染,未潰發癢時,切忌用手搔破。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