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等組成,其功能是實位移或保持姿勢。人體最基本的位移運動是槓桿運動。其中骨是運動的槓桿,關節是支點,肌肉是運動的動力。肌肉運動的主要部分,骨和關節是運動的被動部分。跨越關節的肌肉我們稱為骨骼肌。
一、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塊骨,其中170塊成雙。177塊直接參與隨意肌運動。
骨的形態分類:
1、長骨:分佈在四肢, 兩端的上下為上端和下端,中間為骨幹。作用:主要為槓桿作用。
2、短骨:分佈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體,常有六個面,它們短小堅固,適合於人手和足的高度靈活的需要。
3、扁骨:分佈在頭、胸一般成板狀,薄而堅固,起保護作用。
4、不規則小骨:呈不規規則形狀。如;髖骨、椎骨、顳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韌帶包圍起來的骨。
分類 |
結構特點 |
分佈 |
舉例 |
長骨 |
長管狀,一體兩端 |
多位於四肢 |
肱骨、股骨等 |
短骨 |
呈立方形,短小 |
多成群分佈 |
腕骨、跗骨 |
扁骨 |
呈板狀 |
頭、胸等處 |
胸骨、肋骨、顱蓋骨 |
不規則骨 |
形狀不規則 |
顱底及脊柱等處 |
椎骨等 |
按部位分類:
中軸骨:80塊 |
顱骨 |
29塊 |
軀幹骨 |
51塊 |
|
四肢骨:126 |
上肢骨 |
64塊 |
下肢骨 |
62塊 |
二、骨的構造:是由骨組織、緻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網狀組織等構成。
骨包括:骨膜、骨質、骨髓並有神經和血管分佈。
1、骨膜:骨表面複蓋一層結締組織膜,稱骨膜。
《1》骨外膜:
淺層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穿行。
深層分化出的成骨細胞,有製造新骨質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進入伏克曼氏管,再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營養骨質。
《2》骨內膜:
深層細胞處於穩定狀態,它使終保特分化能力。
內層:較疏鬆,襯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內,骨內膜中的細胞分化出的破骨細胞,使骨髓腔不斷擴大。
2、骨質:骨質由於結構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種由多層緊密排列的骨板構成,叫做骨密質;另一種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織構成立體的網,呈海綿狀,叫做骨鬆質。
(一)、骨密質質地緻密,抗壓抗紐曲性很強。
(二)、骨鬆質則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雖質地疏鬆但卻體現出既輕便又堅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發揮最大功效的構築原則。
不同形態的骨,由於其功能側重點不同,在骨密質和骨鬆質的配布上也呈現出各自的特色。
《1》、以保護功能為主的扁骨,其內外兩面是薄層的骨密質,叫做內板和外板,中間鑲夾著當量的骨鬆質,叫做板障,骨髓即充填於骨鬆質的網眼中。
《2》、以支援功能為主的短骨和長骨的骨骺,外周是薄層的骨密質,內部為大量的骨鬆質,骨小梁的排列顯示兩個基本方向,一是與重力方向一致,叫做壓力曲線;另一則與重力線相對抗而適應於肌肉的拉力,叫做張力曲線,二者構成最有效的承擔重力的力學系統。
《3》、以運動功能見長的長管狀骨骨幹,則有較厚的骨密質,向兩端逐漸變薄而與骺的薄層骨密質相續,在靠近骨骺處,內部有骨鬆質充填,但骨幹的大部分骨鬆質甚少,中央形成大的骨髓腔。在承力過程中,長骨骨幹的骨密質與骨骺的骨鬆質和相鄰骨的壓力曲線,共同構成與壓力方向一致的統一功能系統。
骨鬆質主要分部在骨骺及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它的內部結構疏鬆,呈海棉狀,彈性大,按骨板排列有四種形式。
<1>外環骨板:位於骨密質的外表面,由數層呈環形排列的骨板構成。
<2>內環骨板:位於骨髓腔周圍,由數層不甚完善的骨板呈環形排列構成。
<3>哈佛氏骨板:哈佛氏骨板和哈佛氏管組成哈佛氏系統。
<4>間骨板:位於哈佛氏系統之間,是陳舊的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後的殘餘。骨密質內還有許多橫行隧道,稱為伏爾克曼氏管,管內有血管和神經穿行。
3、骨髓
分佈於骨髓腔和骨鬆質的間隙內,可分紅骨髓、黃骨髓兩大類。
紅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胚胎及嬰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以後隨年齡的增長,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成為黃骨髓,從而失去造血功能,但長骨、短骨、扁骨的鬆質內的紅骨髓都終身保存。
黃骨髓:在人類大量失血或貧血時可轉化為紅骨髓從而恢復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
化學成分
有機物 |
占35% |
成分 |
膠原蛋白、粘多糧蛋白 |
無機物 |
占65% |
成分 |
(骨鹽)鹼性磷酸鈣、碳酸鈣等鈣鹽。 |
實驗:若骨浸入稀鹽酸中脫去無機物鹽類,則骨雖仍保持骨的外形,但失去其堅固性,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骨可以打結》若將骨燃燒,除去有機物,則只含無機物的骨灰。《燒骨;保留外形,易碎》
骨的生長:是指骨體積增大的過程。包括:骨的生長和骨的長粗
1、骨的生長:
§是兒童少年時期,靠骺軟骨不斷地生長和鈣化,屬於軟骨內成骨方式。
§12~18歲的表少年,髓軟骨的生長速度較快,骨的長度增長也快。
§25歲左右骨幹和髓軟骨完全癒合。
2、骨的長粗:主要靠膜內成骨方式,骨髓腔內面的骨細胞不斷地破壞和吸收骨質,使骨髓腔擴大;骨外膜深層的骨細胞不斷地製造骨質使骨質加厚於是骨增粗。
影響骨生長的某些因素
遺傳因素
第一、是種族的影響,
第二、是親代的影響。
機械力的作用:
在骨機械應用力處於最適宜值時,骨組織的增長和再吸收是平衡的在骨機械應力的極限內。骨的到適當的運動,骨的增生佔優勢。
若骨機械應力超過極限應力的上限時,骨組織會被病理性再吸收所傷害。
若骨機械應力小於極限應力的下限時,骨組織再吸收停止。
營養,激素、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
骨的功能:
支援功能:骨構成身體堅固支架。
保護功能:骨構成體腔的外壁,保護內部的重要器官。
運動槓桿功能:骨為肌內提供附著面,在神經系統作用下,肌肉收縮牽動骨以關節為中心做各種運動。
造血功能: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紅骨髓有造血細胞的作用。
儲存鈣、磷的功能:體內的大量的鈣、磷儲存在骨中,並隨體內鈣、磷代謝狀況而儲存或釋放。
《六》、運動對骨的影響
促進骨的生長發育
《1》、運動可以促使骺軟骨的細胞正常增殖,有利於骨的長長。
《2》、運動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快,保證骨的營養供給和新陳代謝立刻加強。
骨增粗,提高骨的機械性能
《1》、運動可使骨承受各種機械作用,促使骨表面隆突更顯著,骨質增厚,管狀骨增粗,骨小梁排列更符合力學規律。
《2》、使骨抗壓、抗彎、抗扭性能加強。運動可以使骨的承受力加強;一般股骨承受力為263kg~400kg的壓力,而經常運動者承受力達700kg,不過運動停止,骨所獲得變化就會逐漸消失。
靜態壓力對髓軟骨的生長不利
長時間從事某一項專項練習,而缺乏全身身體運動,就會造成骨骼發育不平衡,局部負擔過重,運動不當還會造成骨質肥大,骨質增生。
延伸閱讀 |
---|
骨度第十四(詳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