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居面部中央,為肺之竅,足陽明胃經分佈於鼻旁,鼻周圍有各臟腑的相應部位,故望鼻不僅可以診察肺和脾胃的病變,而且還可以判斷臟腑的虛實、病情輕重和癒後。其異常改變包括色澤、形態等方面,可概括歸納為:
色澤異常
鼻端色白——多屬氣血虧虛。
鼻端色赤——多屬肺脾蘊熱。
鼻端色青——多為陰寒腹痛[病重表現]。
鼻端色黑——多為腎虛寒水內停。
鼻端晦暗枯槁——多為胃氣已衰,屬病重。
注_鼻端色青兼鼻端發涼,則病情更為嚴重。
形態異常
鼻紅腫生瘡——多屬胃熱或血熱。
鼻端生紅色粉刺——稱為「酒皶鼻」——多為肺胃蘊熱所致。
鼻柱潰陷——多見於梅毒病人。
鼻柱塌陷,眉毛脫落——多屬麻風惡候。
鼻翼煽動——多見於肺熱壅盛或哮喘病人[病重表現]。
注_若重病出現鼻翼煽張,喘而額汗如油,則多屬病危。
鼻內病變
┌流清涕者——屬風寒表證。
鼻塞流涕——多屬外感表證┤
└流濁涕者——屬風熱表證。
鼻流膿濁臭涕——屬鼻淵——多因外感風熱,或膽經蘊熱上攻所致。
鼻腔出血——稱為「鼻衄」——多因肺胃蘊熱,灼傷鼻絡所致。
2、望鼻:望鼻主要是審察鼻之顏色、外形及其分泌物等變化。
(1)鼻之色澤:鼻色明潤,是胃氣未傷或病後胃氣來複的表現。鼻頭色赤,是肺熱之征;色白是氣虛血少多征;色黃是裏有濕熱;色青多為腹中痛;以微黑是有水氣內停。
鼻頭枯槁,是脾胃虛衰,胃氣不能上榮之候。鼻孔乾燥,為陰虛內熱,或燥邪犯肺;若鼻燥衄血,多因陽亢於上所致。
(2)鼻之形態:鼻頭或鼻同色紅,生有丘疹者,多為酒糟鼻。因胃火熏肺,血壅肺絡所致。鼻孔內贅生小肉,撐塞鼻孔,氣息難通,稱為鼻痔,多由肺經風熱凝滯而成。鼻翼煽動頻繁呼吸喘促者,稱為「鼻煽」。如久病鼻煽,是肺腎精氣虛衰之危證;新病鼻煽,多為肺熱。
(3)鼻之分泌物:鼻流清涕,為外感風寒;鼻流濁涕,為外感風熱;鼻流濁涕而腥臭,是鼻淵,多因外感風熱或膽經蘊熱所致。
色澤異常 |
鼻端色白 |
多屬氣血虧虛。 |
鼻端色赤 |
多屬肺脾蘊熱。 |
|
鼻端色青 |
多為陰寒腹痛。 |
|
鼻端色黑 |
多為腎虛寒水內停。 |
|
鼻端晦暗枯槁 |
多為胃氣已衰,屬病重。 |
|
注_鼻端色青兼鼻端發涼,則病情更為嚴重。 |
||
形態異常 |
鼻紅腫生瘡\ |
多屬胃熱或血熱。 |
鼻端生紅色粉刺稱為「酒皶鼻」 |
多為肺胃蘊熱所致。 |
|
鼻柱潰陷 |
多見於梅毒病人。 |
|
鼻柱塌陷,眉毛脫落 |
多屬麻風惡候。 |
|
鼻翼煽動 |
多見於肺熱壅盛或哮喘病人。 |
|
注_若重病出現鼻翼煽張,喘而額汗如油,則多屬病危。 |
||
鼻內病變 |
鼻塞流涕 |
多屬外感表證 |
流清涕者,屬風寒表證。 |
||
流濁涕者,屬風熱表證。 |
||
鼻流膿濁臭涕,屬鼻淵 |
多因外感風熱,或膽經蘊熱上攻所致。 |
|
鼻腔出血,稱為「鼻衄」 |
多因肺胃蘊熱,灼傷鼻絡所致。 |
(張辰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