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是醫生通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的詢問,瞭解疾病的起始、發展及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况,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問診是中醫診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內經》中早已載述,如《素問·三部九候論》說:「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素問·疏五過論》又說:「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爲中醫問診奠定了基礎。以後,倍受歷代醫家的重視,逐漸完善。
問診的意義
問診是瞭解病人病情,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診中占有重要位置。因爲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及治療經過,患者的症狀、既往病史、生活習慣等,只有通過問診才能獲得。上述與疾病有關的資料,是醫生分析病情、判斷病位、掌握病性、辨證治療的可靠依據。此外,通過問診還可瞭解患者的思想動態,以便及時進行開導,也有助于診斷和治療。誠如《素問·征四失論》所說:「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于毒,不先言此,卒持過口,何病能中。」(註)充分說明問診在疾病診斷中的地位。
註:這就是說,在診察疾病之時,應首先詢問疾病的開始情况、致病因素等,若不詢問明白,倉促診脈,是難以正確診斷的。
問診的方法
問診是瞭解病情,獲取辨證資料的過程。能否通過詢問病人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得有關病情資料,與詢問方法密切相關。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 問診應選擇較安靜適宜的環境進行,以免受到干擾,尤其對某些病因不便告人的患者,應單獨詢問,以便其叙述病情。詢問病情,宜直接詢問病員本人,若因病重意識不清時,可向知情人或伴隨者詢問,但當病人能陳述時,應及時加以核實或補充,以便資料準確、可靠。
② 問診時,對病人的態度既要嚴肅認真,又要和藹可親,細心詢問,耐心聽取。
③ 語言應通俗易懂,切忌使用聽不懂的醫學術語。
④ 病人叙述不够清楚,可作某些提示,但絕不能憑主觀去暗示套問,以免病情資料片面、失真,影響正確的診斷。
⑤ 問診時,要圍繞主訴內容進行,因爲主訴是病人最爲痛苦的病情,深入詢問。
⑥ 對危急病人應扼要地詢問,以便迅速搶救病人,病情緩解再詳細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