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汗

  《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于陰謂之」。故汗是由陽氣蒸化津液從毛竅達于體表而成。正常汗出有調和營衛,滋潤皮膚等作用,是[生理性汗出]病理性汗出,應注意詢問汗之有無,汗出時間、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

註:

汗:是由津液所化。

生理性汗出: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氣候炎熱、衣被過厚、情緒激動等情况下可見汗出,屬生理現象。 

病理性汗出:當汗出而無汗,不當汗出而汗多,或僅見身體的某一局部汗出,屬病理現象。 

 


 

問汗──表裏證汗出

   在疾病過程中,詢問表裏證汗的有無,是判斷感受外邪的性質和衛陽盛衰的重要依據。

  1.表證有汗——多屬中風表虛證或表熱證。由于風性開泄,熱性升散,風熱襲表,腠理疏鬆所致。[如衛陽素虛,肌表不固,則更易汗出。

  2.表證無汗—— 多屬傷寒表實證。因寒性收斂,毛竅閉塞所致。

  3.裏證汗出——多屬裏熱證。因裏熱熾盛,迫津外泄所致。症見汗多,伴發熱、口渴等症。

  4.裏證無汗——多屬陽虛或津虧證。因陽虛蒸化無力,或津虧化源不足所致。 

註:

中風表虛證:中風表虛證,爲外感風邪所致。

傷寒表實證:傷寒表實證,爲外感寒邪所致。

 

問汗──特殊汗出

  是指具有某些特徵(出汗的時間、出汗的狀况等)的病理性汗出,爲特殊汗出,主要包括自汗、盜汗、絕汗、戰汗四種。

 

特殊汗出──自汗

   經常日間汗出不止,活動後更甚,稱爲自汗,多屬陽虛、氣虛證。由于陽氣虧虛,不能固護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見自汗。每當活動則更加耗傷陽氣,因而汗出尤甚。

 

特殊汗出──盜汗

  入睡之後汗出,醒後則汗止,稱爲盜汗,多屬陰虛內熱證、或氣陰兩虛證(若氣陰兩虛,臨床常自汗、盜汗幷見。)。因入睡之時,衛陽入裏,肌表不固,虛熱蒸津外泄,故睡時汗出;醒後衛陽歸表,肌表固密,雖陰虛內熱,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後汗止。

 


 

特殊汗出──絕汗

  是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汗不止,每可導致亡陰或亡陽,故又稱「脫汗」。

 

病勢危重

亡陰之汗

以汗出如油,熱而粘手爲特徵。
兼高熱煩渴,脈細數疾

多見于亡陰證。

亡陽之汗

以大汗淋漓,質稀清冷爲特徵。
兼身凉肢厥,脈微欲絕

多見于亡陽證。

 

特殊汗出──戰汗

  病勢沉重之時,先戰栗抖動,而後汗出的,稱爲戰汗。戰汗是邪正相爭,病變發展的轉折點,應注意病情變化。故《瀕湖脈學·四言舉要》說:「汗後脈靜,身凉則安;汗後脈躁,熱甚必難。」

註:轉折點 

汗出後熱退,身凉脈靜者——爲邪去正複之順證。

汗出熱不退,煩躁脈疾者——爲邪勝正衰之逆證。

 

問汗──局部汗出

   身體的某一部位汗出或不出汗,也是體內病變的反映,其病理有虛實寒熱之別,應注意詢問瞭解具體部位及伴隨症狀,以審證求因。常見的有但頭汗出、半身汗出、手足心汗、心胸汗,但還需注意汗的冷熱、色澤等。

註:

冷熱:如冷汗多因陽氣虛衰所引起,熱汗多由外感風熱或內熱蒸迫所致。

色澤:汗出粘衣,色黃如黃柏汁者,謂之黃汗,多因風濕熱邪交蒸使然。

 


 

局部汗出──但頭汗出

  僅見頭部或頭項部汗出較多者,謂之頭汗,或稱但頭汗出。多屬上焦熱盛、中焦濕熱、虛陽上越或進食陽旺所致:

   上焦熱盛,迫津外泄,故見頭汗,多兼面赤、煩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數等。

   中焦濕熱蘊結,濕鬱熱蒸,逼津上越,而致頭汗,常兼肢重,身熱不揚、苔黃膩等。

   陰寒內盛,元氣將脫,虛陽上越,津隨陽泄,見頭額冷汗不止,面蒼白,肢厥冷,脈微欲絕等亡陽之象。

   進食辛辣、熱湯、飲酒之時,而使陽氣旺盛,熱蒸于上,故見頭汗,若素體陽氣偏盛,則尤爲常見。

 

局部汗出──半身汗出

  指身體一半出汗,另一半無汗,或見于左側,或見于右側,或見于上半身,或見于下半身。無汗的半身是病變的部位,多因風痰、痰瘀、風濕阻滯經絡,氣血不周所致。《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屬此類病變。半身汗出多見于中風、痿證及截癱病人。

 

局部汗出──手足心汗

  手足心微汗出者,一般爲生理現象。

  如汗出過多,伴咽幹口燥,五心煩熱,脈細數,多爲陰經鬱熱熏蒸所致;手足心汗,連綿不斷,兼煩渴冷飲,尿赤便秘,脈洪數者,多屬陽明熱盛之故;若汗出過多,伴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苔黃膩者,多由中焦濕熱鬱蒸所致。

 

局部汗出──心胸汗

  心胸汗是指心胸部易汗出或汗出過多。多見于虛證(包括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如伴神疲倦怠,納呆食少,心悸失眠,多屬心脾兩虛;若見心悸心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多屬心腎不交。

 

 

 

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