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飲犯肺 

    肺主氣,司呼吸,有宣發和肅降之功能。但肺為嬌臟,不耐寒熱,若寒飲動於肺,則可導致氣機之出入不利,出現如《金匱》所述的"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的支飲證候。此即肺中素有水飲,而由外寒引發,內外合邪,以致肺之宣降失常的病理變化。嚴重者則成水飲射肺,還可同時出現脈弦,因為弦亦為水飲之象。若水飲停積,阻礙陽氣,心肺俱病,更可兼見心煩、胸中痛,此皆日久不愈,形成窠囊。按《金匱》治法,正氣未大虛者,仍當逐其水飲,去其窠囊,從病機根本上消除水飲,才能得到徹底治癒,常選用十棗湯。《外台》引許仁則之說云:"飲氣嗽者,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在胸,沖入於肺,肺得此氣,便成嗽,久而不除,漸成水氣。其狀不限四時晝夜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則乃至雙眼突出,氣如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沫無限,氣上喘息,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以上許氏所論,就是水飲犯肺的病理。 

 

    二、水氣淩心

    水氣淩心,指水飲之邪上逆,引起心中悸動,心下堅滿,胸中痞悶,背部惡寒等證。常常伴有頭暈目眩,嘔吐短氣,不得臥,舌白滑,脈沉弦等證。

 

水氣淩心的病機,

是由於脾胃運化失調,水飲停於胃中,胃氣不能和降而上逆,從而引起水氣淩心。水飲侵淩於心,故心悸;中陽虛而水飲停留,故心下堅滿;水飲阻礙氣機之升降,故胸痞氣短,不得臥;飲邪上乘陽位,清陽不升,故頭暈目眩;水飲導致胃氣失於和降,故嘔吐;飲邪阻礙心陽之氣達于背部陽位,故背冷;苔白滑,脈沉弦,為水飲內停之象。

 

    但《金匱要略》進一步指出:飲邪淩心,主要是出於中陽不運,飲邪上逆所致,其本在脾,如苓桂術甘湯證。還有下焦陽虛,不能化水,以致水泛心下諸,其本在腎,如腎氣丸條。

 


 

    三、飲停胸脅

    水飲在胸膈的病變,包括于《金匱》痰飲證中,乃水飲不能四布,五經不能並行所致。凡本飲由胃而上入於胸膈者,則形成支飲證;由於水飲阻滯,胸中氣機升降不利,故見胸膈痞滿;水氣相結,不得下行,從胃中上逆,則幹嘔、吐涎沫;乘于陽位,則頭眩冒;水飲動於胸中,故喘咳。《金匱》對此證用木防己湯散緒。凡水飲由胃而橫出脅肋之下,則形成懸飲證。由於肝絡不和,氣機受阻,故見咳引胸脅疼痛;水飲有向低處流溢之勢,故病變多在偏臥的一側;肝絡中水飲與正氣相持,故見寒熱往來。多用控涎丹、十棗湯之類攻逐水飲。

 

    四、胃中停飲

    胃中停飲,主由脾之運化失職而牽涉到肺、腎、三焦、膀胱的氣化功能。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這就指出胃中停飲主要是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不能使胃中精氣上歸於肺。肺為水之上源,水飲不能上歸於肺,則不能從水之至高源頭,經由三焦水道化氣行水,而濁液也不能下輸於膀胱而排泄體外,飲中之清者不得化氣而四布,五臟諸經失卻濡養,脾失健運,三焦氣塞,陽虛陰盛,飲邪停聚中焦,不能"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以致形成種種痰飲病變。《金匱》所述"四飲",其基本病機,皆與胃中停飲有關。

 

    五、飲留腸間

    水飲可以由胃而下流於腸,引起各種病變。

《金匱》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

還可出現小便短少,苔白,脈弦之證。因健康之人,運化正常,所化精微,皆能充養形體,故肌肉豐盛。若運化失職,水穀精微不為肌膚,肌肉失於充養,故形體消瘦;由於飲停胃中,時流腸間,故漉漉有聲;飲積下焦,故小便短少,或見大便時溏;苔白、脈弦,皆為飲邪內停之象。飲留腸間,《金匱》一以溫脾利水,用苓桂術甘湯;體實者,攻下水飲,用己椒藶黃丸,皆針對病機以蕩滌水飲。

 

    

 

六、水氣泛溢

    水氣泛溢,包括風水和溢飲等證,二者病機皆為水氣泛溢於皮膚、四肢。凡風邪外襲,肺氣不宣,肺主一身之表,外台皮毛。"肺為風邪所襲,則肺氣失和,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致造成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於肌膚,則發為風水之證。從而引起上部先腫,從頭面開始,迅即全身皆腫;伴有肢節酸疼,小便不利,寒熱喘咳,苔薄白,脈浮緊諸證,此乃水氣內停,風邪外襲,風為陽邪,其性上行,風水相搏。故腫自上部頭面開始,而迅及全身皆腫;邪在肌表故肢節酸疼;膀胱氣化失常故小便不利;風邪滯於肺,表氣不和,故苔白脈浮,發熱惡寒;水氣上逆故喘咳。前人多以發汗之法來祛風行水,方如越嬸加術湯等。凡水飲外溢,流於局部,歸於四肢,邪盛於表而有鬱熱者,則發為溢飲之證。此乃水飲溢於肌表,當汗出而不汗出,表有鬱熱,裏有飲邪遏阻,故見寒熱煩躁,不汗出而喘,體重肢浮,舌苔黃白相兼、脈浮而緊。根據病機,溢飲是飲在肌表,散溢於四肢,故在治法上不取溫運與攻逐,而必溫散發汗,使水飲從表而去。若飲在肌表,寒邪外束而裏有鬱熱者,則用大青龍湯,發表以清裏;若飲在肌表,內有裏寒的,則用發表溫裏,宣肺化飲,以小青龍湯主之。針對上述水氣泛溢的病機,皆宜因勢利導,用汗法以"開鬼門"而逐之。

 

    七、水熱互結

    水飲與熱相結,主要病變部位在胸、腹、脅肋等處。《傷寒論》在結胸證中闡述了它的病機。認為結胸乃邪氣已離太陽之表,未入陽明之裏,而在少陽半表半裏的胸腹脅肋發生病變。其形成機理是表證誤下,造成邪熱與水飲相結於半表,屬於邪氣盛的實證。包括大、小陷胸湯證和柴胡桂枝乾姜湯證等,均屬此種病變。

 

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