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

本症病因不明,巨脾,幼粒幼紅細胞性貧血,出現淚滴形紅細胞。骨髓常幹抽,活檢證實骨髓纖維組織增生,在脾、肝、淋巴結等部位有髓樣化生。

 

【發病機制】:

正常血細胞有的含G6PD同工酶A,有的含同工酶B。但骨髓纖維化時血細胞只含有一種G6PD同工酶,提示來自一個幹細胞克隆。增生的血細胞釋放血小板衍化生長因數(PDGF)及轉化生長因數β(TGF-β),刺激原纖維細胞分裂和增殖。骨髓纖維化是造血細胞克隆性增生的後果,肝、脾、淋巴結內的髓樣化生也不是骨髓纖維化的代償作用,而是本病特有的表現。

 

【臨床表現】:

中位發病年齡為60歲,起病隱匿,偶然發現脾大而就診。症狀包括乏力、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左上腹疼痛、貧血、巨脾引起的壓迫症狀以及代謝增高所致的低熱、出汗、心動過速等。少數有骨骼疼痛和出血。嚴重貧血和出血為本症的晚期表現。少數病例可因高尿酸血症併發痛風及腎結石。也有合併肝硬化,因肝及門靜脈血栓形成,而致門靜脈高壓症。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一)血液

正常細胞貧血,外周血有少量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常發現淚滴形紅細胞,有輔助診斷價值。白細胞數增多或正常,可見中幼及晚幼粒細胞,甚至出現少數原粒及早幼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尿酸增高,無Ph染色體。晚期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二)骨髓

穿刺常呈幹抽。疾病早期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特別是粒系和巨核細胞,但後期顯示再生低下。骨髓活檢顯示非均一的膠原纖維增生。

(三)脾穿刺

表現類似骨髓穿刺塗片,尤以巨核細胞增多最為明顯。

 


 

(四)肝穿刺

有髓外造血象,肝竇中有巨核細胞及幼稚細胞增生。

(五)X光檢查

部分患者盆骨、脊柱、長骨近端有骨質硬化徵象,骨質密度增高,小梁變粗和模糊,並有不規則骨質疏鬆透亮區。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中老年,巨脾,外周血象有淚滴形紅細胞及幼粒幼紅細胞性貧血,Ph染色體陰性。多次骨髓「幹抽」。骨髓活檢發現膠原纖維增生,則可診斷。肝、脾及淋巴結穿刺可發現造血灶,提示髓樣化生。本病必須與各種原因引起的脾大相鑒別。此外,惡性腫瘤骨髓轉移,以及血液系統腫瘤如慢性粒細胞白細胞、淋巴瘤、骨髓瘤等,均有可能引起繼發性骨髓纖維組織局部增生,也應與本病鑒別。

 

【治療】:

1.小劑量反應停和激素治療:反應停50mg/d,潑尼松30mg/d,連用3個月,約60%的患者有脾縮小,血小板增加,白細胞減少的療效。

2.糾正貧血:嚴重貧血可輸紅細胞。司坦唑醇等可加速幼紅細胞的成熟及釋放,紅細胞生成素也有一定療效。

3.羥基脲和活性維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當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增多、有顯著脾大而骨髓造血障礙不很明顯時,可用小劑量羥基脲口服。活性維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被認為有抑制巨核細胞增殖、誘導髓細胞向單核巨噬細胞轉化的作用。每日0.5~1.0μg口服,個別病例有效。

4.脾切除指徵:

  脾大引起壓迫和(或)脾梗死疼痛難以忍受;

  無法控制的溶血;

  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但是,脾切除後可使肝迅速增大,肝功能衰竭或血小板增多,有形成血栓的可能,因而應慎重考慮。

5.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根治本病,但相關失敗率高。

 

【預後】:

肯定診斷後中位生存期為5年。近20%的患者最後演變為急性白血病。死因多為嚴重貧血、心力衰竭、出血或反覆感染。(謝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