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反應性結膜炎
一、泡性眼炎(Phlyctenular_ophthalmitis)
(一)、【病因】:
泡性眼炎是結膜上皮組織對某種內生性毒素所引起的遲發性變態反應,一般認為是對結核桿菌蛋白過敏。常發生在營養失調和有腺病體質的女性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是對葡萄球菌、腸道寄生蟲病等過敏所致。
(二)、【臨床表現及類型】:
1、自覺症狀:若僅累及結膜,只有輕度怕光、流淚、異物感;若累及角膜,則有高度怕光、流淚、眼瞼痙攣,患兒常以手掩面,躲在暗處,拒絕檢查。
2、他覺症狀:
(01)、泡性結膜炎(Phlyctenular-conjunctivitis)
球結膜出現一個或數個灰白色結節,直徑約1~3毫米,是由漿液性滲出及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所組成,結節周圍呈局限性結膜充血,數日後結節頂端破潰下陷,1~2周後痊癒。
(02)、泡性角結膜炎(Phlyctenularkerato-conjunctivitis)
上述結節出現在結膜角膜交接處,稍高於角膜,充血的球結膜血管呈扇形散開,癒後角膜緣參差不齊。
(03)、泡性角膜炎(Phlyctenutarkeratitis)
皰疹位於角膜上,呈灰白色、圓形、邊界清楚、一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破潰後成潰瘍,伴有新生兒血管長入,癒後可留瘢痕,位於邊緣的皰疹常形成淺潰瘍,反復發作,漸向中央移行,並有束狀血管跟隨,狀如慧星,稱束狀角膜炎(Fascicular_keratitis)。痊癒後留有束狀薄翳,但血管可萎縮。
(三)、【治療】:
1、局部點0.5%醋酸可的松眼液或0.1%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或結膜下注射醋酸氫化考的松0.2~0.3毫升。晚間塗四環素可的松眼膏,或醋酸氫化考的松眼膏,必要時局部和全身聯合用抗生素治療。
2、注意營養、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可服核黃素、魚肝油及鈣劑等。
二、春季性結膜炎(Spring_conjunctivitis)
本病為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每逢春夏暖和季節發病,秋涼後自行緩解,翌年春夏季又發,故又稱春季卡他(Spring_conjunctivitis)。多見於兒童或青少年(3~25歲),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3:1)。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是對灰塵、花粉、陽光等的過敏反應。可能為變態反應Ⅰ型。輕症者3~4年後自癒,重者可連續復發10餘年。
(一)、【臨床表現與類型】:
為雙側性,自覺奇癢、燒灼感,輕度怕光流淚,有粘絲狀分泌物。
按病變部位可分為瞼結膜型,角膜緣型,或二者同時存在的混合型。現分述如下。
1、瞼結膜型:主要侵犯上瞼結膜,由於結膜上皮和結締組織增生,引起玻璃樣變,有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浸潤。臨床所見:開始為瞼結膜充血,繼則發生許多堅硬、扁平、排列整齊的肥大乳頭,乳頭間有淡黃色溝,如卵石鋪成的路面,結膜面呈淡紅或灰色,瞼板肥厚變硬,結膜刮片可找到嗜酸性細胞。
2、角膜緣型(球結膜型):圍繞整個或部分角膜緣及其附近的球結膜上,發生灰黃色膠狀隆起,時間久者,表面粗糙呈污穢色,嚴重時可圍繞角膜緣呈堤狀。
3、混合型:上述二型病變同時存在。
(二)、【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點,發病季節性強,多為青少年,男多於女,病程長,能自癒以及典型的體徵,診斷並不困難。但應與一般過敏性結膜炎相鑒別。後者多為化學或物理性原因、藥物、化妝品及紫外線刺激等引起,常伴有眼瞼、瞼緣,或全身皮膚濕疹改變,與季節無關,在避開病原接觸後好轉。實驗室檢查本病患者的結膜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上可見嗜酸性細胞,血清和淚液中IgE升高。
(三)、【治療】:
由於過敏原不易找到,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1、局部點0.5%可的松液,2~4%色甘酸二鈉液,每日四次有顯效,但不能防止復發,1:5000腎上腺素點眼亦可減輕症狀,抗組織胺藥物也有幫助。
2、對頑固病例可用β線放射治療,或用冷凍療法。
表5-5 常見結膜炎的鑒別表
臨床表現和細胞學 | 病毒性 | 細菌性 | 衣原體性 | 變態反應性 |
癢 | 輕微 | 輕微 | 輕微 | 嚴重 |
流淚 | 多 | 中等 | 中等 | 中等 |
分泌物 | 少 | 多 | 多 | 少 |
耳前淋巴腺腫大 | 常見 | 不常見 | 僅見於包涵體性結膜炎 | 無 |
刮片和分泌物檢查 | 單核細胞 | 細菌、多形核白細胞 | 多形核白細胞、漿細胞。包涵體 | 嗜酸細胞 |
伴有咽炎和發熱 | 偶見 | 偶見 | 無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