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客熱(急性結膜炎):
本病為外感風熱,猝然發病,且有明顯紅腫熱痛的眼病,故名暴風客熱。最早見於《銀海精微》。
本病類似於西醫學的急性結膜炎。
【病因病機】:
多因風熱之邪外襲,客於內熱陽盛之人,內外合邪,風熱相搏,上攻於目,故猝然發病。
【臨床表現】:
多驟然發病,患眼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羞明多淚,或眵淚膠粘,甚則赤痛較重,白睛浮腫,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拭去復生。全身多兼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口渴,溲赤便秘等。如不即治或治之不當,每易發生星點翳障等。
【診斷依據】:
一、驟然發病,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甚則白睛赤腫隆起,多眵。治不及時,可致黑睛邊緣生翳。
二、瞼內面紅赤,粟粒叢生。
三、患眼沙澀,灼痛,刺癢,畏光,眵淚膠粘。可伴惡寒發熱,鼻流涕等症。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瞳神緊小、綠風內障相鑒別。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應根據本病特點,結合整體,分清風重或熱重,或風熱並重之不同。
一、內治:
(一)、風重於熱:
【主證】:
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粟粒叢生,羞明多淚。全身多伴有頭痛鼻塞,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
【證候分析】:
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粟粒叢生,羞明多眵者,乃風邪作祟之表現。因主要為風邪外襲,內熱不重,故全身症有頭痛鼻塞,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
【治法】:疏風解表,兼以清熱。
【方藥】:
羌活勝風湯加減。本方是以祛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其中以柴胡、荊芥、防風、前胡、羌活、獨活、薄荷等七味祛散風邪;川芎、白芷可散邪通絡活血;白術、甘草、枳殼調脾胃,以助升發之氣;黃芩可清上焦熱,而桔梗可引藥上行,並開肺氣。如風邪不盛,可去羌活、獨活。
(二)、熱重於風:
【主證】:
白睛浮腫,赤痛較重,胞瞼紅腫,眵多膠結,重者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熱淚如湯,怕熱畏光。全身並見口渴溺黃,苔黃脈數等。甚則可有大便秘結,煩躁不寧。
【證候分析】:
火熱之邪侵擾於上,兼心肺素有積熱,故而局部與全身症狀均以實熱之症為主,如胞瞼及白睛紅腫,眵淚膠結,怕熱羞明,及口渴溺黃,大便秘結,煩躁不安,脈數苔黃等,皆是熱重之象。
【治法】:清熱瀉火,兼以疏風。
【方藥】:
瀉肺飲加減。石膏、黃芩、桑白皮清熱瀉肺;梔子、連翹、木通、甘草清心導赤;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祛風散邪;赤芍活血止痛。加枳殼可行氣導滯;,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芒硝瀉火通腑。
(三)、風熱並重:
【主證】:
白睛赤腫,疼痛而癢,惡熱畏光,淚多眵結。全身症有頭痛鼻塞,惡寒發熱,便秘溲赤,口渴思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證候分析】:
患者平素內熱較重,而復感風熱之邪,表裏交攻,故局部及全身表現風熱並重之征。
【治法】:祛風清熱,表裏雙解。
【方藥】:
防風通聖散加減。方中主要以荊芥、防風、薄荷、麻黃疏風解表;大黃、芒硝、滑石、甘草通二便,瀉裏熱;梔子、黃芩、連翹、石膏、桔梗清熱瀉火,解肺胃之熱;再配當歸、白芍、川芎、白術和血理脾,使全方祛風而不傷表,瀉熱而不傷裏,收到表裏雙解之功。臨證應用當根據惡寒發熱之輕重,便秘溲赤之程度加減化裁。
二、外治: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熊膽眼藥水或10%一50%千里光眼藥水滴眼。
(二)、膽汁二連膏塗眼。
三、針刺療法:
可針刺合穀、曲池、攢竹、絲竹空、睛明、瞳子體等穴。
點刺:弓、眉尖、耳尖、太陽放血。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