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腫瘤因其良惡性的不同,對機體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良性腫瘤:

 因其分化較成熟,生長緩慢,停留於局部,不浸潤,不轉移,故一般對機體的影響相對較小,

主要表現為局部壓迫和阻塞症狀。

 

其影響的發生主要與其發生部位和繼發變化有關。

 

如體表良性瘤除少數可發生的局部症狀外,一般對機體無重要影響;但若發生在腔道或重要器官,也可引起較為嚴重的後果,如

消化道良性腫瘤(如突入腸腔的平滑肌瘤),有時引起腸梗阻或腸套疊;

顱內的良性瘤(如腦膜瘤、星形膠質細胞瘤)可壓迫腦組織阻塞腦室系統而引起顱內壓升高和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

 

 良性腫瘤有時可發生繼發性改變,亦可對機體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如腸的腺瘤性息肉、膀胱的乳頭狀瘤等表面可發生潰瘍而引起出血和感染。

 

 此外,內分泌腺的良性腫瘤則常因能引起某種激素分泌過多而產生全身性影響,如

垂體前葉的嗜酸性腺瘤(acidophil adenoma)可引起巨人症(gigantism)或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胰島細胞瘤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可引起陣發性血糖過低等。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由於分泌不成熟、生長較快,浸潤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可發生轉移,因而對機體的影響嚴重。

 

 惡性瘤除可引起與上述良性瘤相似的局部壓迫和阻塞症狀外,發生於消化道者更易併發潰瘍、出血、甚致穿孔,導致腹膜炎,後果更為嚴重。

 

 有時腫瘤產物或合併感染可引起發熱。腫瘤浸潤、壓迫局部神經還可引起頑固性疼痛等症狀。

 

 惡性腫瘤的晚期患者,往往發生惡病質(cachexia),可致患者死亡。

 


 

 惡病質是指機體嚴重消瘦、無力、貧血和全身衰竭的狀態,其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由於缺乏食欲,進食減少、出血、感染、發熱或因腫瘤組織壞死所產生的毒性產物等引起機體的代謝紊亂所致。此外,惡性腫瘤的迅速生長,消耗機體大量的營養物質,以及由於晚期癌瘤引起的疼痛,影響患者的進食及睡眠等,也是招致惡病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發現巨噬細胞產生的腫瘤壞死因數(TNF)可降低食欲和增加分解代謝,與惡病質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近年來相繼發現一些非內分泌腺腫瘤能產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類物質,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甲狀旁腺素(PTH)、胰島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狀腺激素(TSH)、生長激素(GH)、降鈣素(calcitonin)等十餘種,可引起內分泌紊亂的臨床症狀。

 

此類腫瘤稱為異位內分泌腫瘤,其所引起的臨床症狀稱為異位內分泌綜合征。

 

此類腫瘤大多為惡性腫瘤,其中以癌為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等;也可見於肉瘤,如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許多分泌異位激素的惡性腫瘤都有產生兩種以上激素的特點。關於異位激素產生的機制於今尚無一致的解釋,可能與瘤細胞內基因異常表達有關。

 

除上述異位內分泌綜合征外,由於腫瘤的產物或異常免疫反應(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複合物沉著等)或其他不明原因,還可引起神經、消化、造血、骨關節、腎及皮膚等系統發生一些病變和臨床表現。

 

這些表現不是由原發腫瘤或轉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過上述途徑間接引起,故稱為副腫瘤綜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有時這些綜合征可以表現得非常明顯而造成嚴重後果。

 

認識此種綜合征的意義在於它可能是一些隱匿腫瘤的早期表現,可由此而發現早期腫瘤。再者不要誤認為這些系統的改變是由腫瘤轉移所致,而放棄對腫瘤的治療。與之相反,如腫瘤治療有效,這些綜合征可減輕或消失。

 

因此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