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癌

陰莖癌過去在我國相當多見,占男性生殖系腫瘤第一位,近年來發病率已有明顯降低趨勢。

 

一、病因及預防

陰莖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根據臨床觀察及統計數位表明,揭示陰莖癌的發病與包莖或包皮過長有密切關係。猶太民族男性新生兒,10天內行包皮環切術,未見有陰莖癌發生的病例。伊斯蘭教民412歲行包皮環切術,患陰莖癌者極少。而成年後再行包皮環切術,則對陰莖癌無明顯的預防作用。因此,陰莖癌可看作是一種包莖或皮過長的晚期併發症,也是一種可預防的腫瘤。陰莖頭白斑,增殖性紅斑可能癌變,但較少見。經常清洗、保持包皮腔的乾淨十分重要。

 

二、病理

陰莖癌主要是鱗狀上皮癌,極個別為基底細胞癌。腫瘤分乳頭型和結節型,結節型又稱浸潤型,臨床常見為乳頭型。乳頭型以向外生長為主,可穿破包皮;結節型向深部浸潤,進展快,易成潰瘍。由於陰莖筋膜和白膜堅韌,除晚期病例外,陰莖癌很少浸潤尿道海綿體,故一般不影響排尿。陰莖癌惡性程度較低,發生轉移較晚,轉移途徑主要經淋巴,最先出現的轉移是沿包皮下層淋巴組織,轉移至兩側腹股溝淋巴結,沿血流發生遠處轉移者,極少見。

 

三、臨床表現

發病年齡多在35歲以上,都有包莖或包皮過長、包皮炎的病史。最初表現為陰莖頭丘疹、疣樣新生物或硬結,尤以沿冠狀溝區多見,一般治療均不能阻止期生長擴大,直至出現潰瘍及潰爛不斷擴大。在包莖內的病變不能察見,病人可感到陰莖頭部有癢感,繼則注意到包皮外口有惡臭的膿性分泌物滲出,直至包皮潰破穿孔,腫瘤逐漸外露,呈菜花狀。陰莖癌一般不影響排尿,病人亦無特殊不適,病變發展為進行性的陰莖潰爛過程。病人就診時,一般都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但多數由於陰莖癌併發局部感染所致,僅少數為腫瘤轉移。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本病,一般多無困難。如陰莖癌已經潰破,基底部硬實,腫瘤呈菜花狀外翻,分泌物多有惡臭。當病變僅有硬結尚未破潰,如有包皮覆蓋,則應行包皮環切將病變部位暴露,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有幾種陰莖頭部硬結病須與早期陰莖癌相鑒別:陰莖結核:常為多發,不易潰破,對抗結核藥物治有效。陰莖角化症:硬結隨長大而脫屑,但不潰破。Bowens病:實際上是陰莖原位癌一種類型,尚未發生局部浸潤。以上病變行活組織病理檢查均能明確診斷。

 

五、治療

診斷一經明確,即行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作為一種配合手術的輔助措施,對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一)手術治療:如腫瘤較局限,可行陰莖部分切除術,切線距腫瘤2公分之外。如病變已波及大部分陰莖,則行陰莖全切除術,術中將尿道開口移植在會陰部,取蹲位排尿。

 

陰莖癌患者,絕大多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但腫大的淋巴結大部分系由陰莖癌併發感染引起,僅有少部分是癌腫淋巴結轉移所致。對有淋巴結轉移者,應作兩側腹股溝淋巴清掃切除術,必要時包括清掃切除股管及髂窩淋巴結,陰莖癌切除手術與淋巴結清掃手術可同期或分期進行。對不能明確病變性質的腫大淋巴結,可在切除陰莖癌腫術後23周視淋巴結變化情況,再決定須否施行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作為術後輔助措施,可提高治療效果。

 

(三)化學治療:爭光黴素對陰莖癌有較好效果,配合手術治療可提高療效。

 

陰莖癌無兩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者,經手術治療,治療愈率為90%,已有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為1938%。另外,年輕病例、癌腫轉移早、預後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