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係最巨者則莫如乳。」
乳房疾病是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婦女患者占絕大多數。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後,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後備急方》、《劉涓於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癌」,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
【乳房解剖概述】
乳房位於胸前的第3肋骨和第6肋骨水準之間,胸大肌的淺面,由15~20個乳腺腺葉及富於脂肪組織的結締組織所構成,成半球狀,而每一腺葉分成許多腺小葉,腺小葉又由許多腺泡組成。乳腺小葉間隔以結締組織,稱乳房懸韌帶,韌帶外連於皮膚,內連於深筋膜。
乳腺每一腺葉有單獨的腺管(乳管),呈放射狀聚向乳頭,並分別開口於乳頭。乳頭周圍有色素沉著的圓形區,稱為乳暈。
乳房有豐富的淋巴組織。乳房淋巴液的輸出途徑主要有:
ㄅ、大部分乳房淋巴液沿胸大肌側緣淋巴管(主要是乳房外側)流至腋下淋巴結(此處約有20~30個淋巴結),再到鎖骨下淋巴結;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不經過腋下淋巴結而直接流向鎖骨下淋巴結;鎖骨下淋巴結有許多淋巴管與鎖骨上淋巴結相通;
ㄆ、乳房內側淋巴液沿肋間隙淋巴管流至胸骨旁淋巴結(約有2~3個淋巴結,循著胸廓內動、靜脈排列),繼而流向鎖骨上淋巴結;
ㄇ、左右兩側乳房皮下淋巴網互相溝通,還可導向對側腋窩,甚至兩側腹股溝的淋巴結。
ㄈ、乳房深部淋巴網還沿腹直肌鞘和鐮狀韌帶通向橫隔和肝臟。
【乳房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乳房與經絡關係的記載,如:「
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
足太陰脾經,絡胃上膈,布於胸中;
足厥陰肝經上膈,布胸脅繞乳頭而行;
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而與乳聯;
沖任二脈起於胸中,任脈循腹裏,上關元至胸中;沖脈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後世醫家認為,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故乳房疾病與肝、胃二經及腎經、沖任二脈關係最為密切。
乳汁來源於脾胃水穀精微,因胃主納穀,脾主運化,同居中央,屬土味甘,故乳汁之味甘。脾胃氣壯,則乳汁多而濃;血衰則少而淡。沖任為氣血之海,上行為乳,下行為經,婦女哺乳期則經止。乳汁的分泌、控制和肝木之氣有關,肝主疏泄,若肝氣不舒,疏泄不利,即可發生乳房疾病。
【病因病機】:
清•余聽鴻《外證醫案彙編》說:「乳症,皆云肝脾鬱結,則為癖核;胃氣壅滯,則為癰疽。」
乳房疾病的發生,主要由於肝氣鬱結、胃熱壅滯、沖任失調、肝腎不足、痰瘀凝結、乳汁蓄積或外邪侵襲等,影響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發生病變。
一般而言,感染性乳房疾病多由乳頭破碎,感染毒邪;或嗜食厚味,脾胃積熱;或情志不暢,肝氣鬱結,以致乳汁積滯,鬱久化熱,熱盛肉腐而成。腫瘤性乳房疾病,則系憂思鬱怒,脾胃受損,以致氣鬱痰凝,阻於乳絡而成。
乳房疾病多由肝、胃二經受病。臨床辨證要觀察局部病變,又須詳究全身症狀,從而審症求因,辨證論治。現將辨證要點歸納於下。
(一)、肝胃蘊熱:
由於情志內傷,肝氣鬱結,失於調達;飲食不節,胃經積熱,氣血凝滯,鬱久化熱,易致局部紅腫熱痛,釀膿如雞啄劇痛;憎寒壯熱,口乾慾飲,全身酸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脈弦數或滑數,舌苔白厚或黃乾等。如乳癰、乳發多與此有關。
(二)、肝氣鬱結:
由於憂思鬱悶,肝失條達,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以致氣滯痰凝,脈絡不和,積聚成核,如桃李樣,質堅,表面光滑,推之可動,腫塊隨喜怒而消長;心煩易怒,胸悶不適,月經不調,舌苔薄黃,脈弦滑等。如乳癖、乳核多與此有關。
(三)、肝腎不足:
由於後天失調,或先天不足,生育過多,以致肝腎虧損,沖任失調,精血不足,肝失濡養,易致肝氣鬱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氣滯痰凝而成隱核。
其結塊的生長與發展,常與發育、妊娠、月經等有關,脹痛常在經前加劇,經後痛減;並有頭暈耳鳴,腰酸肢軟,月經不調,舌苔薄,脈濡軟無力等。如乳疬、乳癌、乳癖常與此有關。
(四)、陰虛痰凝:
由於肝腎陰虧,以致陰虧火旺,肺津不能輸布,灼津為痰,痰火凝結於乳絡,結塊皮色不變,隱隱作痛。化膿遲緩;常伴有午後潮熱,乾咳顴紅,形瘦食少,夜寐盜汗;舌質紅,苔薄,脈細數等,如乳癆常與此有關。
【乳房的檢查方法】
及時而正確地進行乳房檢查,對早期發現乳癌有著重要意義。乳房的檢查方法,主要是望診和觸診,尤以觸診最為重要:
(一)、望診
囑患者端坐,解開上衣,將兩側乳房完全顯露,以作詳細比較。注意乳房體積的變化,有無增大或縮小;乳頭的位置,有無內縮或抬高;乳房皮膚有無顏色改變,有無結節、凹陷或橘皮樣改變,有無濕疹樣病變等。
(二)、觸診
先檢查健側乳房,再檢查患側,以便對比。將手指併攏平放乳房上輕輕按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則會將所抓捏的腺體組織錯誤地認為乳房腫塊。以乳頭為中心,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依次檢查上內一上外一下內一下外。繼之,檢查乳暈區,注意有無血性液體自乳頭溢出,最後按摸腋窩、鎖骨下及鎖骨工區域淋巴結。
觸診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ㄅ、發現乳房內有腫塊時,應注意腫塊的位置、數目、大小、形態、邊界、硬度、表面情況及活動度;
ㄆ、腫塊是否與皮膚有粘連,可用手指輕輕提起腫塊附近的皮膚,以確定與皮膚有無粘連;
ㄇ、腫塊與筋膜、胸肌是否已有粘連固定,先在不同方向檢查腫塊的活動度,然後讓病人雙手叉腰,使胸大肌收縮緊張,再檢查其腫塊的活動度,前後進行比較,以確定腫塊與筋膜、胸肌有無粘連。
(三)、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結檢查法
按腋窩淋巴結的分佈,有次序進行檢查,檢查者自前面用左手伸人病人右腋窩或用右手伸人左腋窩,然後讓病人將上臂靠近胸壁,前臂鬆弛放在檢查者的手臂上,讓腋窩完全鬆弛,以便清楚地按摸腋窩中央群、胸肌群的腫大淋巴結。最後站在病人的背後檢查腋後淋巴結(肩胛下群)和鎖骨上淋巴結。
(四)、X光檢查
常用鉬鈀X光攝影術和幹板靜電攝影術。鉬鈀X光的穿透性較弱,故便於區別乳房內各種密度的組織,可發現較小的腫塊,並能清晰地觀察其形態和結構。良性腫瘤可見塊影密度均勻,周圍常有一透亮度較高的脂肪圈;惡性腫瘤的塊影多不規則或呈分葉狀,中心區密度較高。幹板靜電攝影具有「邊緣增強效應」,大大增強了影像的對比性,使一些原來膠片分辨不清的組織也能分辨出來。良性腫瘤可見邊緣整齊的圓形、橢圓形陰影,四周透亮;惡性腫瘤則見腫塊中心緻密,邊緣不整呈毛狀,在腫塊內部或其附近可見數量較多的砂粒樣鈣化點或長條形鈣化帶。
(五)、活體組織檢查
乳房如有腫塊,要警惕乳癌的可能,而組織學檢查是目前確定腫塊性質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當懷疑為惡性腫瘤時,應考慮做活體組織檢查。
【治療】
壹、內治法:
清•余聽鴻認為,乳房疾病多以氣滯血凝為基礎,故治療乳房疾病以理氣通絡為常用法則。現將乳房疾病常用治法略述如下:
(1)、疏表清熱法:適用於乳癰初期,乳房結塊疼痛,兼見惡寒發熱、頭痛、胸悶等。方如瓜蔞牛蒡湯、荊防敗毒散。
(2)、清熱解毒法:適用於感染性乳房疾病熱毒徵象明顯者,乳房局部紅腫高突,掀赤劇痛,兼見高熱、口乾慾飲、頭痛、便秘等,方如黃連解毒湯、內疏黃連湯。
(3)、托裏透膿法:適用於體質虛弱,膿成難潰,或潰後膿水清稀,淋漓不盡者,常見瘡形平塌,漫腫不收,日久不潰,或潰後膿水淋漓難盡。方如托裏消毒散、托裏透膿散。
(4)、解鬱化痰法:適用於因肝氣鬱結,疏泄失職,氣機不利,運化失司,痰濁蘊結乳絡,而發「乳中結核」類的乳房疾病。方如逍遙散、逍遙蔞貝散、香貝養榮湯合小金片。
(5)、調理沖任法:適用於青春期乳房病,或隨經期前後症狀加重之各類乳房病,或乳痛症,或乳頭出現結塊。方如二仙湯。
(6)、補益扶正法:適用於乳房病虛證、陰證,或陽證潰破久不收口者,如乳癰、乳疽、乳癆成漏、乳癌破潰。方如補中益氣湯、歸脾湯、人參養榮湯、右歸飲、六味地黃丸等。
貳、外治法
(一)、敷貼:感染性乳房疾病,陽證初起宜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為主,用金黃散、玉露散、雙柏散等以冷開水或醋調成稀糊狀外敷,每日1~2次,或用金黃膏、玉器膏;陰證用回陽玉龍膏。潰後可用九一丹、八二丹藥線引流。膿盡腐脫,用生肌膏、白玉膏等。
腫瘤性乳房疾病,宜溫經和陽、化痰通絡、消腫止痛,用陽和解凝膏摻紅靈丹、桂麝散等。
(二)、手術:對感染性乳房疾病,膿腫形成者,應及時切開引流。腫瘤性乳房疾病,經用藥物積極治療無明顯好轉者,應疑為癌前期病變,以手術治療為宜。對疑有惡變或惡性腫瘤者,應及早採取手術治療。
~~~~~~~~~~~~~~~~~~~【結語】~~~~~~~~~~~~~~~~~~~
乳房疾病以婦女患者占絕大多數,其發生與肝、胃二經以及腎經、沖任二脈關係最為密切。常見病因病機包括肝胃蘊熱、肝氣鬱結、肝腎不足和陰虛痰凝等。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望診、觸診、X光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等,尤以乳房的觸摸檢查最為重要。治療以理氣通絡為常用法則,而常用治法有疏表清熱、清熱解毒、托裏透膿、解鬱化痰、調理沖任和補益扶正等,並酌情選用敷貼和手術等外治療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