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AF)和心房撲動 

心房顫動(AF)和心房撲動是心房肌內的一種非常快的電衝動擴布形式,致使心房肌快速收縮,從而導致心室肌收縮頻率加快,收縮效率降低。

 

這些異常心律可陣發性或持續發作。在顫動或撲動時,心房肌收縮是如此之快,以致心房壁只是簡單地顫動,血液不能有效地泵入心室。在顫動時,心房節律不規則,因此心室節律也不規則;而在撲動時,心房和心室節律則是規則的。由於房室結和希氏束不能下傳如此快的心房電衝動,僅有1/2~1/4的電衝動下傳入心室,因此,在這兩種情況下心室率慢於心房率。儘管如此,頻率仍然太快,心室不能完全充盈。因此,心室排除的血流量降低,出現血壓下降和心衰的症狀。

 

心臟發生顫動或撲動時可能並沒有其他的心臟病徵象存在,但心臟病變仍然是最常見的原因,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酗酒或體內甲狀腺激素過多(高甲狀腺素血症)。

 

 


 

【症狀和診斷】

心房顫動(AF)和心房撲動的症狀取決於心室率的快慢。輕度心室率的增快(低於120次/分)常不會出現症狀。較快的心室率常導致心悸(Palpitation)和胸悶。在心房顫動時,人們常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心臟泵功能下降常引起患者乏力、頭暈和氣促(Shortness_of_breath)。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導致心力衰竭(Cardiac_failure)、胸痛(Chest_pain)和休克。

 

在心房顫動時,每次心搏心房內的血液都不能完全排空。隨著時間的推移,心房內淤積的血液可能凝結成血塊。血塊脫落,並隨血流流向周圍迴圈,阻塞較小的動脈血管(這個過程被稱為「栓塞」)。通常,栓塞發生在心房顫動自然或用藥物轉複為竇性心律後的一較短時間內。大腦動脈的栓塞可導致腦卒中。有時腦卒中反而是心房顫動的首發症狀。

 

通過症狀可疑有心房顫動存在,而確診要靠心電圖檢查。心房顫動患者的脈搏是不規則的,而心房撲動者的脈搏則是規則的但頻率較快。

 

【治療】

對心房顫動(AF)和心房撲動的治療包括三方面,即控制心室率、治療引起心律失常(AF)的疾病以及轉複為竇性心律。心房顫動患者通常還要給予預防血栓和栓塞的藥物。

 

治療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的第一步是減慢心室率以提高心室射血效率。通常使用地高辛可以達到減慢心室率的目的。該藥對電衝動在房室結區的傳導有抑制作用。當單一使用地高辛無效時,可加用第二種藥物:β阻滯劑(如心得安或貝他樂克等)或鈣通道阻滯劑(地爾硫卓或異搏定等)。

 

 


 

針對基礎心臟病的治療常不能緩解房性心律失常,除非這些心律失常是由甲狀腺疾病所致。

 

儘管偶爾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能自動轉複為竇性心律,但通常情況下需在干預下才能轉為竇性心律。有時使用某些藥物能達到此目的,然而電轉複才是通常有效的手段。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的持續時間越長(尤其是超過6個月者)、心房越大或基礎心臟病越嚴重,則越不易成功轉複心律。且在轉複成功後,即使患者繼續預防性服用奎尼丁、普魯卡因醯胺、心律平或氟卡胺等藥物,心律失常再發的危險性仍相當高。

 

如果所有其他辦法都不能成功,則可用射頻消融術破壞房室結,以阻斷電衝動從顫動的心房向心室內的傳導,但同時必須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

 

在那些左心房(Left_atrium)較大或存在二尖瓣病變的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血栓的危險性最高。在反復發作持續的心房顫動或心房顫動被轉複為竇性心率的患者中血栓脫落並導致栓塞的危險性尤為高。由於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原因,所有心房顫動患者都應該接受抗凝藥物治療,除非存在特別原因而不能應用抗凝劑,如患者有高血壓等。然而,抗凝劑本身亦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如導致出血性腦卒中或其他出血性併發症。因此,醫生很重視抗凝治療的療效與危險性之間的權衡。

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