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

淋巴結是哺乳類特有的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

 人體的淋巴結共約450個,呈豆形,位於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常成群分佈於肺門、腹股溝及腋下等處,是濾過淋巴和產生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的重要器官。

01、淋巴結的結構:

 淋巴結表面有薄層被膜,數條輸入淋巴管﹝afferent_lymphatic_vessel﹞穿過被膜通入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

 被膜結締組織﹝connective_tissue﹞伸入實質形成小梁﹝trabecula﹞。

 淋巴結的一側凹陷稱為門部(hilus)此處有較疏鬆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_tissue﹞伸入淋巴結內,血管、神經和輸出淋巴管﹝efferent_lymphatic_vessel﹞由此進出淋巴結。

 從門部分支形成的小梁與從被膜伸入的小梁相互連接,構成淋巴結的粗支架,在此粗的網狀支架之間充填著網狀組織﹝reticular_tissue﹞,構成淋巴結的微細支架。

 淋巴結分為皮質﹝cortex﹞和髓質兩部分。

(1)、皮質﹝cortex﹞:

 位於被膜下方,由淺層皮質﹝superfacial_cortex﹞、副皮質區﹝paracortex_zone﹞及皮質淋巴竇﹝cortical_sinus﹞構成。

淺層皮質﹝superfacial_cortex﹞:為皮質﹝cortex﹞的B細胞區,由薄層的彌散淋巴組織﹝diffuse_lymphoid_tissue﹞及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組成。

 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即在此薄層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中發育而成,增大後嵌入深部的副皮質區﹝paracortex_zone﹞。

 當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密集時,僅在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之間近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處仍有薄層的彌散淋巴組織﹝diffuse_lymphoid_tissue﹞,也為B細胞區。

 發育良好的次級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的正中切面,可見相當大的生發中心﹝germinal_center﹞,它可分為暗區和明區兩部分。

 生發中心﹝germinal_center﹞的頂部及周圍有一層密集的小淋巴細胞﹝lymphocyte﹞,以頂部最厚,稱為小結帽﹝cap﹞。

 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內95%的細胞為B細胞,其餘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濾泡樹突細胞﹝follicular_dendritic_cell﹞和Th細胞等。

 生發中心﹝germinal_center﹞的暗區較小位於生發中心﹝germinal_center﹞的基部,主要由許多轉化的大B細胞組成,細胞的胞質較豐富,嗜鹼性﹝basophilia﹞強而著色較深。

 它們經過數次分裂和膜抗體結構突變過程,形成許多中等大小的B細胞。

 這些B細胞受濾泡樹突細胞﹝follicular_dendritic_cell﹞表面聚集的抗原的選擇作用,只有其膜抗體與表面抗原有高度親和性的細胞能保留繼續分裂和分化,其餘的則均被淘汰,由明區內的易染體巨噬細胞﹝tingible-body_macrophage﹞吞噬清除。

 繼續分裂分化的B細胞在明區近帽處形成兩類小淋巴細胞﹝lymphocyte﹞:

 ①漿細胞﹝plasmacell﹞前身,它們隨即遷移到髓質,或在其他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或慢性炎症灶處,轉變為漿細胞﹝plasmacell﹞;

 ②B記憶細胞﹝memory_cell﹞,它們也可遷出淋巴結,並參與淋巴細胞再迴圈﹝recirculation_of_lymphocyte﹞。

 帽部主要為處女型B細胞﹝virgin_B_cell﹞,其功能意義未明。 

副皮質區﹝paracortex_zone﹞:位於皮質﹝cortex﹞的深層,為較大片的彌散淋巴組織﹝diffuse_lymphoid_tissue﹞,又稱深層皮質單位﹝deep_cortex_unite﹞,主要由T細胞聚集而成。

 每個單位與一條輸入淋巴管﹝afferent_lymphatic_vessel﹞相對應,位於約10數個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的深部。

 整個單位呈半球形,其球面朝向髓質,較平的一面朝向多個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

 深層皮質單位﹝deep_cortex_unite﹞可分為中央區和周圍區。

 中央區含大量T細胞和一些交錯突細胞等,細胞較密集,為胸腺﹝thymus﹞信賴區,新生動物切除胸腺﹝thymus﹞後,此區即呈空竭狀。

 細胞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時,此區細胞的分裂相增多,並迅速擴大。

 周圍區為包圍中央區的一層較稀疏的彌散淋巴組織﹝diffuse_lymphoid_tissue﹞,含T細胞及B細胞,還有許多高內皮﹝endothelium﹞的微血管後細靜脈﹝postcapillary_venule﹞,它是血液內淋巴細胞﹝lymphocyte﹞進入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的重要通道。

 血液流經此段時,約有10%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穿越內皮細胞﹝endothelium_cell﹞進入深層皮質單位﹝deep_cortex_unite﹞周圍區,再遷移到其他部位。

 在周圍區與髓質鄰接處,含有一些小盲淋巴竇﹝small_blind_sinus﹞,它們是髓竇﹝medullary_sinus﹞的起始部,也是副皮質區﹝paracortex_zone﹞淋巴竇的重要通道。

皮質淋巴竇﹝cortical_sinus﹞:包括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和一些末端常盲端的小梁周竇。

 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是包圍整個淋巴結實質的大扁囊,其被膜側有數條輸入淋巴管﹝afferent_lymphatic_vessel﹞通入。

 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通過深層皮質單位﹝deep_cortex_unite﹞之間的窄通道與髓竇﹝medullary_sinus﹞相通。

 竇壁有薄的內皮﹝endothelium﹞襯裏,內皮﹝endothelium﹞外有薄層基質、少量網狀纖維及一層扁平的網狀細胞﹝reticular_cell﹞。

 淋巴竇內還常有一些呈星狀的內皮細胞﹝endothelium_cell﹞支撐竇腔,有許多巨噬細胞﹝macrophage﹞附著于內皮細胞﹝endothelium_cell﹞表面。

 淋巴在竇內緩慢流動,有利於噬細胞清除異物。

 若大量抗進入淋巴竇,巨噬細胞﹝macrophage﹞即大量增多,淋巴流動更慢。

(2)、髓質:

 由髓索﹝medullary_cord﹞及其間的髓竇﹝medullary_sinus﹞組成。

 髓索﹝medullary_cord﹞是相互連接的索狀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索內含B細胞及一些T細胞、漿細胞﹝plasmacell﹞、肥大細胞﹝mastcell﹞及巨噬細胞﹝macrophage﹞。

 髓索﹝medullary_cord﹞中央常有一條扁平內皮﹝endothelium﹞的微血管後細靜脈﹝postcapillary_venule﹞,是血內淋巴細胞﹝lymphocyte﹞進入髓索﹝medullary_cord﹞的通道。

 當淋巴回流區有慢性炎症時,淋巴結髓索﹝medullary_cord﹞內的漿細胞﹝plasmacell﹞明顯增多。

 髓竇﹝medullary_sinus﹞與皮質淋巴竇﹝cortical_sinus﹞的結構相同,但較寬大,腔內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較多,故有較強的濾作用。

(3)、淋巴結內的淋巴通路:

 淋巴從輸入淋巴管﹝afferent_lymphatic_vessel﹞進入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_sinus﹞,部分淋巴滲入皮質﹝cortex﹞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部分經深層皮質單位﹝deep_cortex_unite﹞之間的窄通道直接流入髓竇﹝medullary_sinus﹞,繼而匯入輸出淋巴管﹝efferent_lymphatic_vessel﹞。

 淋巴流經一個淋巴結一般約需數小時,含抗原愈多則流速愈慢。

 淋巴經濾過後,其中的細菌等異物即被清除,而輸出的淋巴中則含有較多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和抗體。

02、淋巴細胞再迴圈﹝recirculation_of_lymphocyte﹞周圍淋巴器官﹝peripheral_lymphoid_organ﹞和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內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可經淋巴管﹝lymphatic_vessel﹞進入血流迴圈於全身,它們又可通過微血管後細靜脈﹝postcapillary_venule﹞再回入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或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內,如此周而復始,使淋巴細胞﹝lymphocyte﹞從一個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到另一個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從一處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至另一處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

 這種現象稱為淋巴細胞再迴圈﹝recirculation_of_lymphocyte﹞。

 除效應性T細胞、幼漿細胞﹝plasmacell﹞、K細胞和NK細胞以外,大部分淋巴細胞﹝lymphocyte﹞均參與再迴圈,尤以記憶性T細胞和記憶性B細胞最為活躍。

 淋巴細胞再迴圈﹝recirculation_of_lymphocyte﹞有利於識別抗原,促進細胞間的協作,使一些具有相關特異性抗原的細胞共同進行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並使分散於全身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成為一個相互關連的有機動性的統一體。

 參與再迴圈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大量位於淋巴器官﹝lymphoid_organ﹞或淋巴組織﹝lymphopid_tissue﹞內,其總數約為血液中淋巴細胞﹝lymphocyte﹞總數的數十倍,總稱為淋巴細胞再迴圈﹝recirculation_of_lymphocyte﹞庫。

 淋巴細胞﹝lymphocyte﹞通過淋巴結再迴圈一次需18~20小時,通過脾再迴圈較快,約需2~8小時。

 一般T細胞的再迴圈較B細胞快。 

03、淋巴結的功能:

(1)、過淋巴液:

 病原體侵入皮下或粘膜後,很容易進入毛細淋巴管﹝lymphatic_capillary﹞回流入淋巴結。

 當淋巴緩慢地流經淋巴竇時,巨噬細胞﹝macrophage﹞可清除其中的異物,如對細菌的清除率可達99%,但對病毒及癌細胞的清除率常很低。

 清除率常與抗原的性質、毒力、數量以及機體的免疫狀態等密切相關。

(2)、進行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

 抗原進入淋巴結後,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交錯突細胞可捕獲與處理抗原,使相應特異性受體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發生轉化。

 識別抗原與細胞間協作的部位在淺層皮質﹝superfacial_cortex﹞與深層皮質﹝deep_cortex﹞交界處。

 引起體液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時,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增多增大,髓索﹝medullary_cord﹞內漿細胞﹝plasmacell﹞增多。

 引起細胞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時,副皮質區﹝paracortex_zone﹞明顯擴大,效應性T細胞輸出增多。

 淋巴結內的T細胞約占淋巴細胞﹝lymphocyte﹞總數的75%,B細胞占25%,大顆粒淋巴細胞﹝large_granular_lymphocyte,LGL﹞極少或無,淋巴結內細胞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和體液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常同時發生,以那一種為主視抗原性質而定。

 淋巴結實質內有許多神經末梢﹝Nerve_ending﹞,但淋巴小結﹝lymphoid_nodule﹞內尚未發現。

 淋巴細胞﹝lymphocyte﹞表面有多種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受體,說明神經系統對淋巴結內的免疫應答﹝immune_response﹞有一定的調作用。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