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診研究進展

  腹診又稱診腹、按腹。是以切(按、觸)診為主,望聞問切四診結合運用,以診察患者胸腹一定部位病變反應的診斷方法。

 

腹診的理論研究──基本概念的確立

  通過近些年的研究,中醫腹診應遵循中醫基本理論和方法,以觸診為主,望、聞、問、切相結合,對胸腹部進行全面診察的一種直覺診法。它有著獨立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具有特殊的診斷價值,提示了漢方醫腹診與中醫腹診的本質區別。

漢方醫腹診是以其腹證為主要客觀指征,直接選用固定漢方,形成腹證、類方相對應的辨(腹)證處方方法。

 

腹診研究進展──基本原理的探討

  一是從中醫理論角度闡明腹診的基本原理,完善體系。

  另一是從西醫學和現代科學知識結合的角度探討腹診的基本原理。 

 

腹診研究進展──規範區劃的研究

  規範腹診部位區域的劃分,有利於對腹症表現部位的描述和內屬臟腑病變的判斷。有的將胸腹部分為胸區、心區、心下、左脅部、右脅部、左脅下、右脅下、臍部、小腹、左少腹、右少腹等11個區域,幷總結出各種腹症的內屬臟腑;有的提出腹診線和腹診區的劃分法,即腹診線有第一線(前正中線)、第二線(沿左右腹直肌),第三線(從乳頭直下之肋緣下至髂骨窩),第四線(從章門穴至髂骨裏側),腹診區有胸脅區、心下區、胃脘區、臍區、臍下區、右少腹區、京門區等,幷指出各線、區常見的病理變化;此外,也有據《傷寒論》加以改進,將腹診區劃分為虛裏、胸腹、心下、臍部、小腹和少腹等部位。 

 


 

腹診研究進展──診斷標準的研究

  有的單位制定了胸脅苦滿、心下痞、心下痞滿,心下痞硬、心下支結、心下痛、心下悸、腹脹滿、腹痛、少腹急結等二十多個常見腹症及其類症的診斷標準,從表現部位、診斷要點、兼症方面提出診斷依據,幷創造出腹診儀,使腹診向標準化、客觀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腹診的臨床研究──腹症分析研究

  胸脅苦滿一症,現代研究有兩種:一種為真皮、結締組織的漿液性炎症;一種為腹肌緊張[說明]。胸脅苦滿是免疫性炎症,是機體防禦反應的一種,當體力下降時,有關表現也即消失[舉例]。

前者為真性胸脅苦滿,是全身性膠原組織免疫性炎症的部分表現。

後者是假性胸脅苦滿,是與精神神經相關聯的症狀。

如肝炎時有胸脅苦滿,而肝硬變時則消失,說明此症的可逆性。

 

腹診的臨床研究──腹診病證特點研究

  近年來,很多學者從對一些病證的診斷治療入手,探討了腹診獨特的診斷意義。如有人通過200餘例中風病腹診的總結分析,得出以腹肌張力程度來判斷中風病之深淺虛實的診斷方法。有人對100例腹部動悸的臨床觀察,發現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者易捫及腹部動悸,且以臍部多見,二者輕重程度一致,肋下角越窄,動悸越明顯。

 

  腹診病證特點的研究,不僅限於內科,婦、兒、外科疾病同樣取得顯著進展。 

 

腹診的臨床研究──腹診方法研究

  部分學者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臨床體會,進一步改進和發展了傳統的手法。有歸納為按(雙手按、單手按)、壓、摸、拍、彈者。亦有總結成按、指壓、起按、滑按,持按者。還有從觀察形態、視脈絡、按腹力、聽聲音、測腹溫、試肌膚、探虛裏,診拘急、疼痛、痞硬支滿、脹滿,動悸等診腹的。

 

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