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骨瘤﹝osteoma﹞

【疾病科屬】:外科

【疾病概述】:

骨瘤﹝osteoma﹞是骨組織局限性腫大而形成的腫瘤。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骨瘤﹝osteoma﹞(良性)及骨肉瘤(惡性)。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良性

 ㄅ、好發於顱骨﹝skull﹞及上、下頜骨。

 ㄆ、腫瘤生長慢,症狀少。當其突出顱腔﹝cranial_cavity﹞、眼眶﹝Orbit﹞、鼻腔﹝nasal_cavity﹞和鼻竇內時,可引起壓迫症狀,造成外貌畸形。

 ㄇ、至成年時停止生長。但發生於顱骨﹝skull﹞區外,尤其在四肢長骨上的腫瘤,若久病不治或治而不徹底,最後均有惡變的可能。

2、惡性

 ㄅ、患者多為10~25歲的青少年。

 ㄆ、好發於肩關節下方、膝關節上下方長骨的乾骺端。

 ㄇ、初起隱隱疼痛,繼則掣痛難忍,入夜更甚。

 ㄈ、腫瘤生長迅速,患部腫塊堅硬如石,疙瘩突起,緊貼於骨,推之不移,皮色紫褐,表面筋脈怒張,腫塊始終不會化膿。

 ㄉ、體溫略有增高,因睡眠不佳,食慾不振﹝anorexia﹞,迅速形瘦神疲,並很快血行轉移至肺。時應進行肺部X-ray 檢查,以明確有無肺轉移。

 ㄊ、X-ray 檢查可見骨質破壞或新骨形成的徵象,新骨增生呈日光放射狀排列。同時應進行肺部X-ray 檢查,以明確有無肺轉移。

 ㄋ、血清鹼性磷酸酶在數次測定中數值超過6~7波氏單位時,結合其他徵象,對本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3、本病需與下列病證相鑒別:

 ㄅ、鶴膝風:膝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初起可有寒熱,外見胖腫;常一膝方愈,另膝又起,或遍歷全身關節。

 ㄆ、鶴膝流痰:生於膝部,病程緩慢,膝內隱痛,其促如綿;既潰之後,流出稀痰夾有敗絮狀物質。

 ㄇ、附骨疽:雖多發於長骨,但起病較快,開始就有高熱,局部壓痛明顯,後期可化膿潰破。

【辨證分析】:

1、本病是由寒濕之邪外受,深中於骨,氣滯血瘀,凝結而成;或因腎氣不足,或恣欲傷腎,腎火鬱遏,骨髓空虛,骨失榮養而成瘤。本病的局部特點是疙瘩疊起,堅硬如石,緊貼於骨,推之不移。

2、本病實起,寒濕之邪侵犯骨骼,寒凝濕聚,氣滯血瘀,骨部腫起,堅硬如石,皮色不變。病之初期,正氣尚未大傷,毒氣尚未彌散,全身症狀不明顯。病之後期,寒濕鬱久化熱,火旺毒盛,腫硬更增,疼痛難忍;陰血受損,形瘦低熱﹝febricula﹞;氣血雙虛,神疲食少,漸成絕症,預後不良。治療以行瘀通絡,散堅止痛為原則。

【辨證論治】:

寒濕凝結證

【證見】:

病起初期,骨部腫起,堅硬如石,皮色不變,推之不移,無痛或有隱痛,全身症狀尚不明顯。舌苔薄白膩,脈沉細。

【治法】:溫經散寒,化濕行瘀。

【方藥】:

→主方:沒藥丸(吳謙等《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桂枝4.5克,制川烏4.5克(先煎),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赤芍9克,桃仁﹝semen_persicae﹞9克,川椒目3克,川芎6克,乳香3克,沒藥3克,自然銅9克(醋煆),獨活9克,威靈仙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沒藥丸,每次1丸,以開水或陳酒化開,煎至5分,乘熱服下。輕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ㄆ、陽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單方驗方:

 ㄅ、芪楂湯(潘惠娟等《湖北中醫雜誌》1980.6)

→→處方:黃芪﹝radix_astragali﹞30克,生山楂30克,茯苓﹝poria﹞皮3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0克,烏梅10克,天花粉10克,狗脊12克,川續斷12克,黃藥子12克,山藥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補骨軟堅方(沈楚翹驗方)

→→處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0克,雲苓10克,黨參﹝radix_codonopsis﹞10克,炒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10克,炒白芍10克,鹿角霜10克,骨碎補10克,補骨脂10克,桑寄生15克,制女貞15克,淮小麥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邪氣未清,鬱而化熱,腫塊疼痛較甚者,加黃菊6克、嫩鉤藤15克、牡丹皮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夏枯草10克。適用於顱骨﹝skull﹞黃色瘤。

 ㄇ、軟骨消瘤方(穀銘三驗方)

→→處方:補骨脂15克,杜仲15克,核桃仁﹝semen_persicae﹞25克,威靈仙50克,秦艽15克,細辛5克,川烏頭5克,桂枝10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5克,青木香7.5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骨軟骨瘤﹝osteoma﹞。

正虛毒盛證

【證見】:

腫硬更增,疼痛難忍,皮色紫褐,形瘦神疲,低熱﹝febricula﹞食少。舌紅少苔,脈虛細數。

【治法】:補腎散堅,解毒通絡。

【方藥】:

→主方:調元腎氣丸(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大生地黃12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山萸肉9克,山藥9克,牡丹皮6克,鹿角片9克(先煎),赤芍9克,川牛膝9克,龍葵30克,桑枝12克,地骨皮15克,煆龍骨15克,山豆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血竭粉0.6克(吞服)。神疲食少者,加黃芪﹝radix_astragali﹞30克、黨參﹝radix_codonopsis﹞30克。

→中成藥:

 ㄅ、調元腎氣丸,每次6克,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忌蘿蔔、酒及房事。

 ㄆ、西黃丸,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單方驗方:參照寒濕凝結證單方驗方。

【外治法】:

1、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敷。

2、用鮮商陸根搗爛,或生商陸根研末,淡鹽水調敷;或用牛蒡子根研末調敷。

3、骨肉瘤根如早期未發生肺轉移的,應儘早爭取手術治療。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