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叩診﹝percussion﹞:

叩診﹝percussion﹞的目的在於確定心臟及大血管的大小、形狀及其在胸髒內的位置。心臟及大血管為不含氣器官,叩診﹝percussion﹞時呈絕對濁音(實音),而心臟被肺複蓋部分則叩診﹝percussion﹞呈相對濁音。因相對濁音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和形狀,所以叩診﹝percussion﹞相對濁音界較絕對濁音界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一)叩診方法﹝percussion﹞:

叩診﹝percussion﹞時,病人應採取仰臥或坐位,姿勢﹝Posture﹞要端正,以避免因體位﹝position﹞而影響心臟叩診﹝percussion﹞的準確性。一般常用指指叩診法﹝percussion﹞,將左手中指橫置於肋間,也可與肋間垂直。叩診﹝percussion﹞應依一定順序進行。心左界的:一般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內。先觸及心尖搏動﹝PMI﹞,在心尖搏動﹝PMI﹞外2~3cm處,由外向內沿肋間進行叩診﹝percussion﹞。心尖搏動﹝PMI﹞不清楚者,可從左腋前線第五肋間處開始叩診﹝percussion﹞,依次按肋間上移,叩診﹝percussion﹞每一肋間的清音變濁音並作記號,直至第二肋間。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左界。然後左側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從肝濁音界的上一肋間開始自外而內,依次按肋間上移至第二肋間,叩出每個肋間由清音變濁音處,並做上記號,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右界。再用硬尺平放於胸骨﹝sternum﹞上(不能用軟尺斜放或隨胸壁的曲度而屈轉測量),測出各肋間的濁音界距前正中線的距離,並記錄之。

叩診﹝percussion﹞心臟濁音界時板指的位置

(二)正常心濁音界(相對濁音界):

正常人心濁音界隨年齡、體型而異。一般左心界在第二肋間幾乎與胸骨左缘﹝LLSB﹞相合,距前正中線約23;第二肋間距前正中線約3.5~4.5cm,此處相當於心腰部,如超出此範圍則表示心腰部擴大;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約5~6cm;第五肋間距前正中線約7~9cm,正常不超過鎖骨﹝clavicle﹞中線(正常成人前正中線至左鎖骨﹝clavicle﹞中線的距離為8~10cm)。心右濁音界相當於胸骨﹝sternum﹞右緣、正常人心臟左、右相對濁音界至前正中線的平均距離。

表功-1~2_正常心臟相對濁音界

 

                             
右(cm)肋間左(cm)
2~32~3
2~33.5~4.5
3~45~6
 7~9

 

(記錄時應注明鎖骨﹝clavicle﹞中線距前正中線的cm數)

心界的組成部分

心左界起自至第二肋間處相當於肺動脈﹝pulmonary_artery﹞段;向左下延伸至第三肋間處,相當於左心房﹝left_atrium﹞的心耳部;再向下一肋間則為左心室﹝left_ventricle﹞。心右界起自右第一肋間相當於上腔靜脈﹝Superior_vena_cava﹞;向下一肋間延伸除心尖﹝Apex_cordis﹞部分為左心室﹝left_ventricle﹞外,餘均為右心室﹝right_ventricle﹞組成,心上界相當於第三肋間下緣的水準。第一、二肋間水準的胸骨﹝sternum﹞部分濁音區稱為心底部濁音區,相當於大血管投射在胸壁上的範圍。主動脈結與左心室﹝left_ventricle﹞緣之間的輕度凹陷部分稱為心腰部。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心濁音界的大小、形態、位置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除由於心臟各房室肥厚或擴大而出現不同部位的心濁音界增大外,附近臟器、組織如肺臟、縱膈、胸腔等病變也可引起心濁音界的改變。

01、心濁音界增大

 (01)、心濁音界向左下增大:左心室﹝left_ventricle﹞增大時,心左濁音界常向左下增大,使心濁音界呈靴形,稱為主動脈型,可見於主動脈瓣狹窄﹝Dilation_of_aortic_valular_stenosis﹞或關閉不全,高血壓病等。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aortic_insufficiency﹞心臟濁音界示意圖

(注意,心腰部不膨出,外形如靴形)

 (02)、心濁音界向左增大:右心室﹝right_ventricle﹞增大時,除心右濁音界可增大外,由於心臟沿長軸作順鐘向轉動,故左側心濁音界增大更為顯著。

 (03)、心腰部濁音界向左增大:左心房﹝left_atrium﹞顯著擴大時,胸骨﹝sternum﹞左縫第三肋間心濁音界增大,可見於較重的二尖瓣狹窄﹝congenital_mitral_stenosis﹞。本病除在左心房﹝left_atrium﹞擴大外常伴有肺動脈﹝pulmonary_artery﹞擴張及右心室﹝right_ventricle﹞肥厚,心濁音界外形呈梨形,稱二尖瓣型(圖8-1-6)。

 (04)、心底部濁音界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縱膈腫瘤﹝diaphragmatic_tumor﹞及心包大量積液時,心底部濁音區增寬。

 (05)、雙側心濁音界增大:常見於全心衰竭、心肌炎﹝myocarditis﹞、心肌病及心包積液﹝hydropericardium﹞等。心包積液﹝hydropericardium﹞時,相對濁音界與絕對濁音界等同;心濁音界並隨體位﹝position﹞改變而變化。坐位時,心濁音區呈三角燒瓶形;仰臥時,心底濁音區明顯增寬。

二尖瓣狹窄﹝congenital_mitral_stenosis﹞的心臟濁音界(注意心腰部膨出,外形如梨形)

心包積液﹝hydropericardium﹞的心臟濁音界(注意外形如三角燒瓷)

02、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心包積氣、左側氣胸﹝pneumothorax﹞、肺氣腫﹝pulmonary_emphysema﹞等可使心濁音界顯著縮小或消失。

03、心濁音界位置的改變

心臟位置移位可影響心濁音界變化,原因與心尖搏動﹝PMI﹞移位的原因基本相同。

心濁音界向病側移位:如肺不張﹝atelectasis﹞、肺組織纖維化及胸膜﹝Pleura﹞粘連增厚等。

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如一側胸腔積液﹝pleural_effusion﹞、氣胸﹝pneumothorax﹞。

心濁音界向左上移位:當腹內壓力升高時,因橫膈位置抬高可將心臟推向左上方,如腹水、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C】

患者,女性,34歲。童年時有關節疼痛史,近1年來時常感到心悸易倦。查體:心臟叩診﹝percussion﹞呈梨形心,心尖部可聽到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其診斷是:

  A、病毒性心肌炎﹝VMC﹞;

  B、風濕性心肌炎;

  C、風心病二尖瓣狹窄﹝Rheumatic_mitral_stenosis﹞;

  D、風心病二尖瓣關閉不全;

  E、房間隔缺損。

【E】

風心病二尖瓣狹窄﹝Rheumatic_mitral_stenosis﹞最具特徵的檢查為:

  A、X光攝像檢查;

  B、心電圖檢查;

  C、皮下結節檢查;

  D、心臟叩診檢查;

  E、以上都不是。(中醫-資格考)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