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發
《外科啟玄•乳癰》云:「乳腫最大者名曰乳發。」
《醫宗金鑒》云:「此證發於乳房,鍁赤腫痛,其勢更大如癰,皮肉盡腐,由胃腑濕火凝結而成。」
乳發是以乳房紅腫痛熱,潰後大片皮肉腐爛壞死,甚至熱毒內攻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好發於哺乳期婦女。
【西醫】:乳房蜂窩組織炎和乳房壞死性蜂窩組織炎。
【病因病機】:
產後勞傷精血,百脈空虛,腠理不固,濕熱火毒之邪乘虛外侵乳房皮肉;或情志內傷,氣鬱化火,或平素過食膏粱厚味,產後飲食不節,脾胃濕熱內生,肝胃二經濕熱結滯乳房肌膚之間,熱勝肉腐而成。乳癰火毒熾盛者也可併發本病。
【診斷】
多發於哺乳期婦女。發病迅速,病程階段不能截然分開。
初起:乳房部皮膚掀紅漫腫,疼痛劇烈,毛孔深陷,腫勢迅即擴大,患側腋窩淋巴結腫痛。伴有形寒壯熱,骨節酸楚,不思飲食,大便乾結等全身症狀。
成膿:2~3日後患處皮膚濕爛,繼而發黑潰腐,或中軟不潰,疼痛更劇,伴壯熱口渴,便秘。
潰後:一般治療適當,身熱漸退,腐肉漸脫,腫痛消退,新肉生長,約月餘可癒。若濕熱毒邪傳囊,乳絡損傷,則轉為乳漏,遲遲難以收口。若正虛邪盛,毒邪內攻,可有高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等症。
【鑒別診斷】
乳癰好發於尚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發病相對較緩,病程階段清楚。初起乳房局部腫脹疼痛,或有結塊,但皮色不紅不熱,或微紅微熱,無皮膚濕爛發黑潰腐,病變部位較深,常形成膿腫。可併發乳發。
~~~~~~~~~~~~~~~~~~~【辨證論治】~~~~~~~~~~~~~~~~~~~
壹、內治法
(一)、熱毒蘊結:
發病迅速,乳房皮膚掀紅、漫腫、疼痛難忍,毛孔深陷;伴形寒發熱,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
熱毒外侵,肝胃二經濕熱與外邪相互搏結,蘊結於乳房肌膚,致局部經絡阻滯,故乳房皮膚掀紅漫腫,疼痛難忍;正盛邪實,正邪相搏,故形寒發熱;熱毒蘊結,內傷津液,故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均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高熱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熱解毒;便秘者,加生大黃、芒硝以瀉下通腑。
(二)、火毒熾盛:
乳房皮膚濕爛,繼而發黑潰腐,疼痛加劇;壯熱不退,口渴,便秘;舌紅,苔黃燥,脈數。
【辨證分析】:
火毒熾盛,故壯熱不退,口渴;熱盛則肉腐,故乳房皮膚發黑潰腐;火毒熾盛,局部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疼痛劇烈;舌紅、苔黃燥、脈數為熱盛之象。
【治法】:瀉火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若火毒內攻,症見高熱神昏者,加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以清心開竅。
(三)、正虛邪戀:
身熱漸退,腐肉漸脫,腫痛消退,新肉不鮮,生長緩慢;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濡細。
【辨證分析】:
熱毒熾盛日久,損傷氣血,氣血虛弱,營養不良,故新肉不鮮,生長緩慢;氣血受損,故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脈濡細均為虛象。
【治法】:調理氣血,兼清餘邪。
【方藥】:四妙湯加味。
貳、外治法
未潰爛時,用玉露膏外敷,或如意金黃散醋調外敷;皮肉腐爛者,用黃柏溶液濕敷,或七三丹玉露膏蓋貼;腐肉脫盡,用生肌散、紅油膏蓋貼。若局部腐黑不潰,按之中軟有波動感者,可作放射狀切口切開排膿,術後用七三丹藥撚引流,玉露膏蓋貼。若成乳漏者,按乳漏外治法治療。
【預防與調攝】:
(一)、哺乳期注意乳房衛生,經常用溫開水清洗乳頭,保持乳頭清潔。
(二)、如有乳房外傷、乳頭破碎、乳房及其他部位化膿性感染時,應及時治療。
~~~~~~~~~~~~~~~~~~~【結語】~~~~~~~~~~~~~~~~~~~
乳發
【西醫】:乳房蜂窩組織炎或乳房壞死性蜂窩組織炎。
【臨床特徵】:乳房部皮膚突起掀紅漫腫,疼痛劇烈,毛孔深陷,潰後大片皮肉腐爛壞死,伴有惡寒壯熱等全身症狀。
應與乳癰相鑒別。
熱毒蘊結證,治宜清熱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
火毒熾盛證,治宜瀉火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正虛邪戀證,治宜調補氣血、和營托毒,方用托裏消毒散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