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Epidermis﹞:

表皮﹝Epidermis﹞是皮膚﹝skin﹞的淺層,由角化的複層扁平上皮﹝keratinized_stratified_squamousepithelium﹞構成。

 人體各部位的表皮﹝Epidermis﹞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蹠最厚,約0.8~1.5mm。

 表皮﹝Epidermis﹞由兩類細胞組成:

一類是角蛋白形成細胞(keratinocyte),占表皮﹝Epidermis﹞細胞的絕大多數,它們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細胞角化並脫落;

另一類細胞為非角蛋白形成細胞,數量少,分散存在于角蛋白形成細胞之間,包括黑(色)素細胞、郎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_cell﹞和梅克爾細胞﹝Merkel_cell﹞,它們各有特別的功能,與表皮﹝Epidermis﹞角化無直接關係。

﹝一﹞、表皮﹝Epidermis﹞的分層和角化:

手掌和足蹠的厚表皮﹝Epidermis﹞的結構較典型,從基底到表面可分為五層。

01、基底層﹝stratum_basale﹞:

 基底層﹝stratum_basale﹞附著於基膜﹝basement_membrane﹞上,為一層矮柱狀或立方形細胞,稱基底細胞﹝basal_cell﹞,胞核相對較大,呈圓形,染色較淺,胞質內含豐富的遊離核糖體,故在HE染色的標本上呈強嗜鹼性﹝basophilia﹞,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也稱張力絲﹝tonofilament﹞。

 細胞的相鄰面有橋粒﹝desmosome﹞相連,細胞基底面以半橋粒﹝hemidesmosome﹞與基膜﹝basement_membrane﹞相連。

 基底細胞﹝basal_cell﹞是未分化的幼稚細胞,有活躍的分裂能力。

 新生的細胞向淺層移動,分化成表皮﹝Epidermis﹞其餘幾層的細胞。

02、棘層﹝stratum_spinosum﹞:

 棘層﹝stratum_spinosum﹞在基底層﹝stratum_basale﹞上方,一般由4~10層細胞組成。

 細胞較大,呈多邊形。

 胞核較大,圓形。

 細胞向四周伸出許多細短的突起,故名棘細胞;相鄰細胞的突起由橋粒﹝desmosome﹞相連。

 胞質豐富,也含許多遊離核糖體,因而也顯嗜鹼性﹝basophilia﹞。

 胞質內含許多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常成束分佈,並附著到橋粒﹝desmosome﹞上。

 光鏡下能見成束的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稱張力原纖維(tonofibril)。

 電鏡下,可見胞質中有多個卵圓形的顆粒,稱板層顆粒﹝lamellated_granule﹞,直徑為0.1~0.5μm,有界膜包被,內有明暗相間的平行板層。

 這種顆粒由高爾基複合體生成,其內容物主要為糖脂和固醇。

03、顆粒層﹝stratum_granulosum﹞:

 約由3~5層較扁的梭形細胞﹝fusiform_cell﹞組成,位於棘層﹝stratum_spinosum﹞上方,胞核和細胞器已退化。

 細胞的主要特點是胞質內含有許多透明角質顆粒﹝keratohyalin_granule﹞(keratohyalin_granule),在HE染色的切片上顯強嗜鹼性﹝basophilia﹞,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

 電鏡下,顆粒沒有界膜包被,呈緻密均質狀。

 顆粒的來源不明,主要成分為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white_matter﹞。

 在顆粒層﹝stratum_granulosum﹞細胞內,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與透明角持顆粒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電鏡下可見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伸入顆粒中。

 顆粒層﹝stratum_granulosum﹞細胞含板層顆粒﹝lamellated_granule﹞多,並常位於胞質周邊,與細胞膜貼連,將所含的糖脂等物質釋放到細胞間隙內,在細胞外面形成多層膜狀結構,構成阻止物質透過表皮﹝Epidermis﹞的主要屏障。

04、透明層﹝stratum_lucidum﹞:

 透明層﹝stratum_lucidum﹞位於顆粒層﹝stratum_granulosum﹞上方,只在無毛的厚表皮﹝Epidermis﹞中明顯易見。

 此層由幾層更扁的梭形細胞﹝fusiform_cell﹞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細胞呈透明均質狀,細胞界限不清,被伊紅﹝eosin﹞染成紅色,胞核和細胞器已消失。

 細胞的超微結構與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細胞相似。

05、角質層﹝Stratum_corneum﹞:

 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為表皮﹝Epidermis﹞的表層,由多層扁平的角質細胞﹝horny_cell﹞組成。

 這些細胞乾硬,是已完全形化的死細胞,已無胞核和細胞器。

 在HE染色切片上,細胞呈均質狀,輪廓不清,也易被伊紅﹝eosin﹞著色。

 在電鏡下,可見胞質中充滿密集平行的角蛋白絲﹝keratin_filament﹞,浸埋在均質狀的物質中,其中主要為透明角質顆粒﹝keratohyalin_granule﹞所含的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white_matter﹞。

 細胞膜內面附有一層厚約12nm_的不溶性蛋白質﹝white_matter﹞,故細胞膜明顯增厚而堅固。

 細胞表面折皺不平,相鄰細胞互相嵌合,細胞間隙中充滿板層顆粒﹝lamellated_granule﹞釋放的脂類物質。

 靠近表面的細胞間的橋粒﹝desmosome﹞解體,細胞彼此連接不牢,逐漸脫落,即為日常所稱的皮屑。

身體大部分的表皮﹝Epidermis﹞相當薄,與厚表皮﹝Epidermis﹞的分層有差別。

 基底層﹝stratum_basale﹞與厚表皮﹝Epidermis﹞的相同,棘層﹝stratum_spinosum﹞的細胞層數少,顆粒層﹝stratum_granulosum﹞只有2~3層細胞,沒有透明層﹝stratum_lucidum﹞,角質層﹝Stratum_corneum﹞也薄,只有幾層細胞。

表皮﹝Epidermis﹞由基底層﹝stratum_basale﹞到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的結構變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細胞增殖、分化、移動和脫落的過程,同時也是細胞逐漸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過程。

 表皮﹝Epidermis﹞角蛋白形成細胞不斷脫落和更新,其更新週期約為3~4周。

 表皮﹝Epidermis﹞角蛋白形成細胞定期脫落和增殖,使表皮﹝Epidermis﹞各層得以保持正常的結構和厚度。

表皮﹝Epidermis﹞是皮膚﹝skin﹞的重要保護層。

 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細胞乾硬,胞質內充滿角蛋白,細胞膜增厚,因而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的保護作用尤其明顯。

 棘層﹝stratum_spinosum﹞到角質層﹝Stratum_corneum﹞的細胞間隙內脂類,構成阻止物質出入的屏障。

 因此表皮﹝Epidermis﹞對多種物理和化學性刺激有很強的耐受力,能阻擋異物和病原侵入,並能防止組織液喪失。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