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淋巴結結核﹝tuberculosis_of_cervical_lymph_node﹞

頸淋巴結結核﹝tuberculosis_of_cervical_lymph_node﹞

中醫稱瘰癧。結核菌可自口腔﹝Oral_cavity﹞、肺或其他臟器結核病灶逸出侵入頸淋巴結而致病。淋巴結發炎腫大,病程多呈慢性過程。腫大的淋巴結成為硬結。多個發炎的淋巴結相互粘連,融合成為一大塊。當病人抵抗力低下時,病灶可以液化成為寒性膿腫﹝Abscess﹞(沒有急性感染的紅、腫、痛、熱的表現,故稱為寒性),破潰後流出豆渣樣或淡色膿液,形成經久不癒的膿竇。

 

 


 

口腔﹝Oral_cavity﹞或齲齒﹝Dental_Caries﹞感染也可引起頸淋巴結腫大﹝lymph_node_enlargement﹞,細菌毒性不大的引起慢性淋巴結炎﹝Lymphadenitis﹞,局部不紅不腫,稍有疼痛﹝Ache﹞,不會融合或潰破。當病人勞累或抵抗力低下時淋巴結可腫大;當病人休息好和體力增強時淋巴結就縮小些,但硬結不會完全消失,不必服抗菌藥物,也不需手術。

 

結核性淋巴結炎﹝Lymphadenitis﹞需要治療,控制原發病灶如肺結核等,用鏈黴素、異煙肼等抗癆藥物。膿腫﹝Abscess﹞潰破後要刮除膿腔豆渣樣組織,用鏈黴素等藥物換藥傷口可以癒合。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永康堂e百

中醫名稱

中醫解說

小兒瘰癧

即淋巴結腫大。又名九漏。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癧。其狀如結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熱搏於氣血,焮結所生也。」

詳見瘰癧條。作者:瘰癧的針刺療法:流出稀薄米湯樣或夾有豆腐渣樣的膿液。

瘰癧

瘰癧,病名。指發生於頸部、腋下等處淋巴結之慢性感染疾患者。亦名鼠瘺、鼠瘡、老鼠瘡、九子瘡、鼠癧、走鼠瘡、螻蛄癧、延珠瘭、野瘭、串瘡等。《靈樞.寒熱》:「寒熱瘰癧,在於頸項者。」該病多因肺腎陰虛,肝氣久郁,虛火內灼,煉液為痰,或受風火邪毒侵擾,痰火結於頸 、項、腋、胯之間而成。古人認為小者為瘰,大者為癧。症見初起腫塊如豆,數目不等,皮色不變,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繼則融合成塊,推之不移。後期可自潰,潰后膿汁稀薄,其中或夾有豆渣樣物質,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竇道或漏管。相當於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等病。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軟堅化痰,用逍遙散合二陳湯加減或服消瘰丸。後期以滋補肝腎為主,用六味地黃丸加沙參、麥冬等。如屬風熱結毒,應以祛風清熱為主,佐以軟堅散結。服防風消毒飲。未潰者外用陽和解凝膏。已潰者可外用丹藥或生肌散。如有空腔或竇道者,可用千金散藥線以祛腐生肌,亦可手術將壞死部位切除。

瘰癧

病名。語出《靈樞‧寒熱篇》。主要指頸部淋巴結結核。

又名「歷子頸」,「頸歷」,或「鼠瘡」。

小者為「瘰」,大者為「歷」。

多發於頸項及耳的前後,病變可限於一側,也可兩側同時發生,也有延及頷下,胸鎖乳突肌前後和臟下等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