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亂綜合徵

【紊亂綜合徵的原因】

 報導大約有2/3的病人,症狀起始沒有明顯的原因。這提示日常姿勢性壓迫(易感因素)已最終影響了他們,並現在成了症狀的起因。

 

 有的病人也許會提示一個特殊的偶然事件引起了症狀,經常在彎曲壓迫狀態如彎腰或提物時誘發,咳嗽和打噴嚏也能導致下腰部疼痛LBP,因它們都與脊柱的彎曲有關並且能增加椎管內壓力。

 

【也可能直接由腰椎的外傷引起】

紊亂綜合徵被認為是這樣的狀態:由於可流動椎間盤髓核的移位和解剖學破裂導致兩個相鄰椎骨關節面的正常休息位被破壞。

 

【紊亂綜合徵的特徵】

 ※症狀可以是持續的或者間斷的

 ※病人至少在一個運動方向上活動範圍受限

 ※可呈現出急性的殘障

 ※症狀的臨床顯示和運動能適應活動、反復活動和靜態姿勢(中央集合或者外周化)而作迅速的改變。

 ※症狀能夠被局限,涉及和/或放射到臀部及下肢

 ※患者可有神經學體徵包括無力、感覺異常、麻痹及深反射DTR改變體位改變可以減輕或加重症狀,說明是骨骼肌肉系統的問題可能性大。

在現階段,遇到劇烈疼痛,臨床其他手段很難控制的時候,應該允許經驗治療。

 

背景資訊1:《下背痛的費城指南》(摘要):費城專門小組根據標準,篩查選擇41篇有關下背痛康復干預的文獻進行循證研究,結果推薦保持正常活動對急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治療性練習對慢性、亞急性和術後下背痛具有臨床重要效益,而機械牽引、超聲、肌電生物回饋、經皮神經電刺激等未有臨床重要效益。按摩、溫熱療法、電刺激、綜合康復干預為資料不足。這些推薦大部分與以往一些指南結果一致,並得到了實踐者廣泛(>85%)的支援。

背景資訊2:《荷蘭腰背痛物理指南》指出:保持活動對急性腰背痛是有用的、臥床休息對患者不利;在急性期鍛煉並不比安慰劑和不活動的其他治療更有效,在慢性期鍛煉與物理療法療效相同且比全科醫師提供的常規治療療效更好,但不知哪種鍛煉更好;牽引對慢性腰背痛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生物回饋、按摩、經皮神經電刺激、超聲、電療、鐳射等,或被證明無效,或未被證明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