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病辨證

氣的病變,主要可概括爲氣虛、氣陷、氣滯、氣逆四種。氣虛、氣陷屬虛證。氣滯、氣逆屬實證。

 

氣血辨證

氣血辨證,就是根據氣、血的生理活動和病理特點,從而辨認出疾病中有無氣、血方面的病變,及其病理改變的具體狀况的辨證方法。

氣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宜充足協調、運行正常。如果因某些原因,導致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氣血的病證,一般分爲兩個方面:

一是氣、血的虧虛不足,屬八綱辨證中虛證的範疇;

一是氣、血的運行發生障礙,而表現爲氣滯、氣逆、血瘀等,屬八綱辨證中實證的範疇。

 

氣病辨證──氣虛證

【概念】:

氣虛證是指元(真)氣不足,氣的推動、溫煦、固攝、防禦、氣化功能减退,或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减退所表現的虛弱證候。

[形成原因]

常由久病、重病或勞累過度,而使元氣耗損;或因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而使元氣生成匱乏;或因年老體弱,臟腑功能衰退而元氣自衰等,均可導致氣虛。

 

 

【證候】:

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或有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舌淡,脈弱。

 

【分析】:

由于元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故出現少氣懶言、疲倦乏力;氣虛不能上榮,則頭暈目眩。

衛氣虛弱,不能固護肌表,故爲自汗。勞則氣耗,所以活動勞累時諸症加重。

營氣虛不能上承於舌,故舌淡嫩。

氣虛鼓動血行之力不足,故脈細無力。

 


 

氣病辨證──氣陷證

【概念】:

氣陷是指氣虛無力升舉,應升不升而反下陷所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本證常是氣虛證的發展,凡勞倦用力過度、久病失養、形體消瘦等因素均可導致。

 

【證候】:

頭暈眼花,少氣倦怠,大便溏泄,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

 

【分析】:

氣虛而機能衰减,故氣短倦怠。

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所以頭目眩暈。

脾氣不健,清陽下陷,則見大便溏泄。

氣虛無力,失其升舉之能,以致腹內臟器不能維持其固有位置,故見腹部墜脹,或見脫肛、子宮下垂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舌淡、脈弱等,爲氣虛的指征。

 

氣病辨證──氣滯證

【概念】:

氣滯證是人體某一臟腑,或某一部位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如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邪,或用力閃挫等原因,均可引起氣機失調;

痰飲、瘀血、食積等病理産物的阻塞,也可使氣的運行發生障礙而致氣滯。

陽氣虛弱,陰寒凝滯,亦可使臟腑經絡之氣機不暢,而成氣滯。

 

【證候】:

脹悶疼痛,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隨噯氣、矢氣後减輕,或與情緒活動有關,脈弦。

氣滯疼痛的特徵爲「脹痛」、「竄痛」、「攻痛」。

 

【分析】:

氣的運行發生障礙而不通,不通則痛,故氣滯以脹悶疼痛爲主要臨床表現。

由于氣機阻滯,故疼痛表現爲脹痛、竄痛、攻痛的性質;由于噯氣、矢氣可使氣機暫時得到通暢,故脹、痛等症可緩解。

情志不舒常可導致或加重氣滯,症之輕重,每隨情緒活動而改變。

脈弦爲氣機不利,脈氣不舒之象。

 

氣病辨證──氣逆證

【概念】:

氣逆證是指氣機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證候。臨床以肺胃之氣上逆和肝氣升發太過的病變爲多見。

 

【證候】:

肺氣上逆的主要特點爲咳嗽、喘息;胃氣上逆,則見呃逆、噯氣、噁心、嘔吐;肝氣上逆則見頭痛、眩暈、昏厥、嘔血或感覺有氣從少腹上沖胸咽。

 

【分析】:

肺氣宜肅降,若因感受外邪,或痰濁壅滯,使肺氣不得清肅宣降,故上逆而出現咳嗽、氣喘。

胃氣以和降爲順,因寒飲、痰濁、食積等停留于胃,或外邪侵犯胃腑,或其它臟腑(如肝、腸)的氣機不調等,使胃氣失于和降而反氣逆,出現呃逆、噯氣、噁心、嘔吐等證。

肝氣上逆,多因鬱怒傷肝,肝氣升發太過,氣火上逆而見頭痛、眩暈、昏厥、嘔血等症;或因鬱怒驚恐,使肝經氣機不調而逆亂,則可見氣從少腹上沖胸咽之症。

 

氣血辨證──血病辨證

血是指脈管中運行的赤色液體,具有對全身各組織器官起營養、滋潤的作用。

 

血的病變有以下幾個方面:

血液虧少,不能濡養機體(血虛)。

血液循行發生障礙,而爲血瘀。

由於熱邪或寒邪侵及血脈,影響血液運行的病變,分別稱「血熱」、「血寒」。

 


 

血病辨證──血虛證

【概念】:

由血液虧虛,不能濡養臟腑、經絡、組織而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失血過多,新血一時未及補充。

生血不足,如脾胃運化功能减退,食物精微缺乏,以致生血無源。

勞神思慮太過,以致陰血暗耗。

瘀血阻塞脈絡,引起新血化生障礙。

久病、大病等,傷精耗氣,化血之源枯竭。

 

【證候】:

面色淡白或萎黃無華,唇色淡白,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經期推遲,甚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

血┌血不榮於上    ──頭暈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黃。

液│血不養心、神  ──心悸多夢。

虧┤肌膚失養      ──手足發麻、膚澀、指甲色淡。

虛│沖任失充      ──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經遲或經閉。

  └脈道失充      ──脈細無力。

 

血病辨證──血瘀證

【概念】:

凡離開經脈的血液,不能及時排出或消散,而瘀積于某一處;或血液運行受阻,瘀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者,均屬瘀血。

[形成原因]

外傷、氣滯、寒凝、氣虛等原因。

 

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證,是爲血瘀證。

說明:

離經之血

       瘀血─→血瘀證

不暢之血

 

【證候】:

疼痛、腫塊、出血、肌膚色變。婦女常見經閉,或崩漏。舌質紫暗或見紫斑、紫點,或舌邊有青紫色條狀綫,脈象細澀。

疼痛:其痛如針刺刀割,痛處不移而拒按,常在夜間加重。

腫塊:在體表者,呈青紫色腫塊,在腹內者,可觸及較堅硬而按之不移的腫塊(稱爲癥積)。

出血:血色紫暗或夾有血塊,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肌膚色變: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膚甲錯,或腹部青筋外露,或皮膚出現絲狀紅縷。

 

【證候分析】:

血瘀證,以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紫暗,脈澀等爲辨證要點。

 

  ┌氣血不通  ──  疼痛[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重]。

瘀│                 ┌外:皮下瘀紫腫塊。

  │瘀積不散  ── 腫┤

血│                 └內:腹內腫塊堅硬不消。

  ┤血不行經  ──  血(出血,血凝)。

內│血行障礙  ──  面色黧黑、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

  │血液虧少  ──  膚糙乾澀,狀如鱗甲。

阻│血行艱澀  ──  絲狀紅縷、脈細澀。

  └沖任不通  ──  經閉。

 


 

血病辨證──血熱證

 

【概念】:

血熱是指火熱內熾,侵迫血分,使血液妄行或局部血行壅滯所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由于感受火熱病毒,或情志鬱而化火等,使火熱之邪內熾,侵犯血分,以致血行失常,而成此證。

 

【證候】:

咳血、吐血、衄血(如鼻衄、齒衄、舌衄)、尿血、便血,婦女月經提前、量多,心煩、口渴、身熱,或局部瘡癤紅、腫、灼痛,舌紅絳,脈滑數。

 

【證候分析】:

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爲主要審證要點。

 

                            ┌咳血、吐血、衄血。

        ┌迫血妄行──出血證┤

火熱內熾│                  └便血、尿血、崩漏。

侵迫血分│              ┌擾神──心煩。

        │邪熱內擾─熱象┤傷津──身熱口渴。

                      └壅於脈絡──舌紅絳、脈數。

        └灼血腐肉──紅腫灼痛。

出血證:由于感受火熱病毒,或情志鬱而化火等,使火熱之邪內熾,侵犯血分,以致血行失常,而成此證。

 

血病辨證──血寒證

【概念】:

血寒是指寒邪客於血脈,凝滯氣機,血行不暢而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由於外感寒邪,而凝滯氣血,或因陽虛生寒,不能溫運血脈所致。

 

【證候】:

手足或少腹冷痛,喜暖畏寒,得溫痛減,手足厥冷色青紫,婦女月經衍期、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紫暗,苔白,脈沉遲而澀。

 

【證候分析】:

血寒證,以手足局部疼痛,膚色紫暗為主要表現。

 

寒邪客於血脈,氣機凝滯──故手足、少腹冷痛。

          ┌寒則泣不能流──故遇寒痛增。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  ┤

          └溫則消而去之──故得溫痛減。

寒凝胞宮,沖任阻滯──故婦女少腹冷痛、經期推遲,經暗有塊,甚或經閉。

寒滯血脈,氣血不暢──四肢厥冷、肢端青紫、舌暗、脈沉而澀。

 


 

氣血辨證──氣血同病辨證

氣屬陽,血屬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爲血帥,血爲氣母。二者密切相關,在生理上維持協調平衡。在病理上,二者亦常互相影響,或爲同時發病,或爲先後因果。

 

臨床常見氣血同病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虛血瘀等。

 

氣血同病辨證──氣滯血瘀證

【概念】:

是由氣滯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現的證候。【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多因情志不遂,或閃挫外傷,或痰濕、寒邪等阻滯,使氣機鬱滯,血行障礙而成。

 

【證候】:

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性情抑鬱或急躁,幷兼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經閉,或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乳房脹痛等症,舌質紫暗或有紫斑,脈弦澀。

 

【證候分析】:

本證以病程較長和肝臟經脈部位出現的疼痛痞塊爲審證要點。

 

 氣機鬱滯──肝氣鬱滯──胸脅脹痛、抑鬱、急躁。

 

        ┌瘀血內停──脅下痞塊疼痛拒按,舌紫脈澀。

血行障礙 

          └血行不暢──經閉、痛經,乳脹,經質色暗有塊,乳房脹痛等症。

 

氣血同病辨證──氣虛血瘀證

【概念】:

氣虛血瘀證由氣虛運血無力,而致血行瘀滯所表現的證候。

[形成原因]

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衰减,氣虛則運血無力,以致血行不暢而瘀滯。

 

【證候】:

身倦乏力,少氣懶言,或有自汗,胸腹或其他局部有固定痛處、刺痛不移、拒按,面色淡白,舌質淡紫或有紫斑,脈沉澀無力。

【證候分析】:

本證虛中夾實,以氣虛和血瘀的證候表現爲診斷依據。

臟腑氣機衰减(氣虛)─→運血無力─→血行不暢(血瘀)

                                        

  身倦乏力                              胸脅刺痛

  少氣懶言                              拒按不移

  自汗、舌淡                            舌紫暗脈澀

  脈搏無力

 

氣血同病辨證──氣血兩虛證

【概念】:

氣血兩虛證是指氣虛與血虛同時存在的證候。[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多由久病不愈,氣血兩傷;或先有血虛,氣失化生之源而隨之虛乏;或先因氣虛,不能生化而繼見血少,均可導致氣血兩虛。

 

【證候】:

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多夢,頭暈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黃,舌質淡嫩,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

氣血兩虛證,以氣虛與血虛的證候共見爲審證依據。

 

┌少氣懶言、乏力、自汗、脈弱──爲氣虛主要表現。

│面白或萎黃、舌淡、脈細等──爲血虛症狀。

└心悸、神疲、多夢、頭暈眼花──爲氣血虧虛。

 

 

氣血同病辨證──氣不攝血證

【概念】:

氣不攝血證由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而表現以出血爲主症的證候【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由于久病、勞倦、脾虛等導致氣虛,以致氣不能統攝血液的運行,而血溢脈外,成爲氣不攝血證。

 

【證候】:

有便血、或肌衄、或齒衄、或婦女崩漏等出血證,幷見氣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蒼白,脈弱或微,舌質淡白等症。

 

【證候分析】:

氣不攝血證,以出血和氣虛證共見爲辨證要點。

★氣爲血帥,氣能統攝血液,使之正常的循行于經脈之中,而不致溢出于脈外。在有出血症狀的同時,或在其先就有氣短、倦怠、乏力等氣虛症狀,故知其出血系由氣不攝血之故;氣虛再加失血,故見面色蒼白、脈弱或微、舌淡等症。

 


 

   氣不攝血與血熱證兩者有不同之處。[鑒別]

氣不攝血證與血熱證鑒別表

證候

病程

性質

血色

舌象

脈象

氣不攝血

多見慢性

虛證

淡而質薄

細弱

血熱妄行

多見急性

實證

鮮紅質稠

紅絳

弦數

 

氣血同病辨證──氣隨血脫證

【概念】:

氣隨血脫證是由大量出血而引起氣隨之暴脫的證候。

[形成原因]

常由外傷,或婦女血崩、産後,或內臟破損等突然大量出血所致。

 

【證候】:

大量出血的同時,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氣息微弱,甚至昏厥,脈微欲絕。

 

【證候分析】:

氣隨血脫證,以大量出血時,隨即出現氣脫之症爲診斷依據。

血爲氣母,血脫則氣無所附,故氣亦隨之而脫。氣脫陽亡,不能溫煦固護膚表,則冷汗淋漓;陽氣不能達於四末,所以四肢厥冷;氣血不能上榮,故見面色蒼白,甚至昏厥;血脈無氣血之鼓動與充盈,故脈微。

 

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