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狀態﹝consciousness﹞: |
意識是大腦功能活動的綜合表現,即對環境的反應狀態。正常人意識清晰、反應敏銳準確、思維合理,語言清晰、表達能力正常;凡影響大腦功能活動的疾病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識改變,如興奮不安、思維紊亂、語言表達能力不佳或失常、情感活動異常、無意識動作增加等,此種狀態稱為意識障礙﹝disturbance_of_consciousness﹞。根據意識障礙﹝disturbance_of_consciousness﹞的程度可分為: |
公告版位
- Jun 09 Sun 2013 10:56
意識狀態﹝consciousness﹞:
- Jun 09 Sun 2013 10:54
面容﹝facial_features﹞、表情﹝expression﹞與語態﹝voice﹞:
面容﹝facial_features﹞、表情﹝expression﹞與語態﹝voice﹞: |
(一)面容﹝facial_features﹞與表情﹝expression﹞:健康人面色紅潤表情﹝expression﹞自然、患者病後可出現某些病態,面容﹝facial_features﹞與表情﹝expression﹞常反映病人的精神狀態與病情程度。某些疾病常具有特殊面容﹝facial_features﹞與表情﹝expression﹞、對疾病診斷有一定幫助。 |
- Jun 08 Sat 2013 10:53
血壓﹝BP﹞:
血壓﹝BP﹞: |
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並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稱為血壓。臨床上所謂的血壓系指動脈血壓而言,代表周身迴圈(體循環)的血壓,心室收縮時動脈內壓力最高,稱收縮壓﹝SP﹞;心室舒張時,動脈內壓力逐漸下降到最低,稱舒張壓﹝DP﹞。收縮壓﹝SP﹞與舒張壓﹝DP﹞之差,稱為脈壓差。血壓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外周血管阻力、大動脈壁的彈性、心搏出量及心肌收縮力。 |
- Jun 08 Sat 2013 10:52
呼吸﹝respiration﹞:
呼吸﹝respiration﹞: |
正常人呼吸節律均勻、淺深適宜、平靜呼吸時,每分鐘16~20次,呼吸與脈搏的比例為1:4。新生兒呼吸較快,每分鐘約44次,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正常人在情緒激動、運動、進食、氣溫增高時呼吸增快,休息睡眠時減少。檢查呼吸時要注意頻率、節律和深度的變化。 |
- Jun 07 Fri 2013 10:48
體溫﹝Temperature﹞:
一般檢查﹝general_examination﹞: |
一般狀況﹝general_status﹞: |
- Jun 07 Fri 2013 10:45
聽診﹝auscultation﹞:
聽診﹝auscultation﹞: |
聽診﹝auscultation﹞是醫生直接用耳或借助聽診器﹝Stethoscope﹞,聽取體內心、肺、胃腸等臟器運動時發出的音響,以幫助臨床診斷的一種檢查方法。 |
- Jun 06 Thu 2013 10:43
叩診﹝percussion﹞:
叩診﹝percussion﹞: |
叩診﹝percussion﹞是醫生用手指叩擊被檢查者體表使之產生音響,由於人體各種組織結構的密度、彈性各異而發生不同的聲音。醫生借助叩擊發出的不同音響來幫助判斷體內器官狀況的檢查方法。 |
- Jun 06 Thu 2013 10:37
觸診﹝palpation﹞:
觸診﹝palpation﹞: |
觸診﹝palpation﹞是用醫生手指或觸覺來進行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的方法。通過觸、摸、按、壓被檢查局部、以瞭解體表(皮膚及皮下組織等)及臟器(心、肺、肝、脾、腎、子宮等)的物理特徵;如大小、輪廓﹝contour﹞、硬度、觸痛、移動度及液動感等、它可幫助醫生對檢查部位及臟器是否發生病變提供直觀的重要依據。觸診﹝palpation﹞時必把觸診﹝palpation﹞的發展緊密結合解剖部位及臟部、組織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方有診斷價值。 |
- Jun 05 Wed 2013 10:34
望診﹝Inspection﹞:
望診﹝Inspection﹞: |
望診﹝Inspection﹞是醫生用視覺來觀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況的檢查方法。望診﹝Inspection﹞觀察的一般狀況﹝general_status﹞包括: |
- Jun 05 Wed 2013 10:32
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
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 |
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是醫生運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簡便器械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的基本方法。不少疾病可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全面而準確地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即可得出初步的診斷,有些疾病雖掌握了化驗檢查,X線、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等檢查資料如無確實的病史和查體的表現,也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因此可見正確而熟練地掌握體格檢查﹝physical_examination﹞的方法,是每個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
- Jun 04 Tue 2013 10:30
出血傾向:
出血傾向: |
引起出血傾向的疾病很多,病因亦複雜,包括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及凝血障礙等。上述任何方面的異常均可破壞正常的止血及凝血過程,從而發生出血現象。 |
- Jun 04 Tue 2013 08:36
腹瀉﹝diarrhea﹞:
腹瀉﹝diarrhea﹞: |
腹瀉﹝diarrhea﹞是指排便頻率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膿血狀,系由於腸粘膜吸收障礙與炎性分泌物增加,腸蠕動﹝peristalsis﹞過速所致。 |
- Jun 03 Mon 2013 08:33
噁心﹝Nausea﹞與嘔吐﹝Vomiting﹞:
噁心﹝Nausea﹞與嘔吐﹝Vomiting﹞: |
噁心﹝Nausea﹞與嘔吐﹝Vomiting﹞是臨床常見症狀。 |
- Jun 02 Sun 2013 08:18
黃疸﹝jaundice﹞
黃疸﹝jaundice﹞ |
黃疸﹝jaundice﹞是因膽紅素﹝bilirubin﹞代謝障礙﹝dysbolism﹞,血液中膽紅素﹝bilirubin﹞濃度增加,致使鞏膜﹝sclera﹞、粘膜、皮膚染成黃色。正常血清膽紅素﹝bilirubin﹞8.55~17.10umol/L(0.5~1.0mg/d1)。當血清膽紅素﹝bilirubin﹞濃度為17.1~34.2umol(1~2mg/d1)時,而肉眼看不出黃疸﹝jaundice﹞者稱隱性黃疸﹝jaundice﹞。如血清膽紅素﹝bilirubin﹞濃度高於34.2umol/L(2mg/d1)時則為顯性黃疸﹝jaundice﹞。 |
- Jun 01 Sat 2013 08:09
水腫﹝edema﹞:
水腫﹝edema﹞: |
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積聚時稱為水腫﹝edema﹞。局部水腫﹝edema﹞常由於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如炎症反應),全身性水腫﹝edema﹞容易在組織比較疏鬆以及身體最低的部位出現,嚴重時可在胸腹腔內出現積液。 |
- May 31 Fri 2013 15:05
嘔血﹝hematemesis﹞:
嘔血﹝hematemesis﹞: |
消化道出血經口腔嘔出,稱為嘔血﹝hematemesis﹞,嘔血﹝hematemesis﹞的顏色﹝colour﹞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胃內停留時間的長短。出血量多並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短,則血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出血量少並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則血液內血紅蛋白胃酸作用,形成正鐵血紅蛋白,故呈咖啡色或黑褐色。 |
- May 30 Thu 2013 14:59
便血﹝hematochezia﹞:
便血﹝hematochezia﹞: |
消化道出血時,血從肛門排出、血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或糞便帶血,均稱為便血﹝hematochezia﹞。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在60ML以上即可出現黑便﹝terry_stool﹞。 |
- May 29 Wed 2013 14:47
呼吸困難﹝dyspnea﹞:
呼吸困難﹝dyspnea﹞: |
呼吸困難﹝dyspnea﹞是常見症狀,也是客觀體徵,病人主觀感覺氣不夠用或呼吸費力,客觀上表現為呼吸頻率、深度和節律的異常。嚴重者可見鼻扇動、端坐呼吸及紫紺﹝cyanosis﹞、輔助肌參與呼吸運動。 |
- May 28 Tue 2013 14:41
咯血﹝Hemoptysis﹞:
咯血﹝Hemoptysis﹞: |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經咳嗽﹝cough﹞從口腔排出。 |
- May 27 Mon 2013 14:34
紫紺﹝cyanosis﹞:
紫紺﹝cyanosis﹞: |
紫紺﹝cyanosis﹞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粘膜呈現青紫色的現象。紫紺﹝cyanosis﹞多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豐富的部位、如口唇﹝oral_lips﹞、鼻尖﹝Apex_nasi﹞、耳垂、頰部及指(趾)甲床等處最為明顯。 |
- May 26 Sun 2013 16:32
咳嗽﹝cough﹞與咳痰﹝expectoration﹞:
咳嗽﹝cough﹞與咳痰﹝expectoration﹞: |
咳嗽﹝cough﹞是一種防禦性反射動作,藉以將呼吸道的異物或分泌物排出。可是頻繁的刺激性咳嗽﹝cough﹞以致影響工作與休息,則失去其保護性意義。當呼吸道粘膜受到炎症、異物或刺激性氣體刺激時,可借助迷走神經﹝vagus_nerve﹞分支(支氣管壁)、三叉神經(鼻腔)及舌咽神經,將刺激衝動傳導延髓的咳嗽﹝cough﹞中樞引起咳嗽﹝cough﹞動作。咳嗽﹝cough﹞也受大腦皮層﹝Cerebral_cortex﹞的支配,因此人們可以隨意作咳嗽﹝cough﹞動作,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咳嗽﹝cough﹞。 |
- May 25 Sat 2013 16:31
關節痛﹝Arthrodynia﹞:
關節痛﹝Arthrodynia﹞: |
正常關節由兩個光滑的軟骨面所構成。周圍有結締組織及滑膜組成的關節囊包繞,外層有韌帶加固。當關節因病變或外傷損傷關節及周圍的軟組織時,可發生軟骨面剝脫變性,血管翳形成,韌帶撕裂、關節囊及滑膜充血水腫﹝edema﹞、關節內積液或積膿等,均能引起關節的受力點改變,失去平衡,導致關節的創傷和周圍組織的勞損變性時,亦可引起疼痛﹝pain﹞。 |
- May 24 Fri 2013 16:26
腹痛﹝Abdominal_pain﹞:
腹痛﹝Abdominal_pain﹞: |
腹痛﹝Abdominal_pain﹞可為急性或慢性,是臨床常見症狀。大多數由於腹腔內臟器功能性失常或器質性病變所致。此外,腹外臟器的病變也可引腹痛﹝Abdominal_pain﹞。 |
- May 23 Thu 2013 16:21
胸痛﹝Chest_pain﹞:
胸痛﹝Chest_pain﹞: |
胸痛﹝Chest_pain﹞是臨床常見的症狀,胸內、胸外疾病均可引起。胸痛﹝Chest_pain﹞的劇烈程度不一定與病情輕重相平行。 |
- May 22 Wed 2013 16:05
頭痛﹝Headache﹞:
頭痛﹝Headache﹞: |
頭痛﹝Headache﹞是常見症狀,多由於顱內病變引起,也可由顱外組織及全身器質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 |
- May 21 Tue 2013 16:02
疼痛﹝pain﹞
疼痛﹝pain﹞ |
疼痛﹝pain﹞是常見症狀,可由許多疾病引起也常是病人就診的主訴﹝Chief_complaint﹞。當各種損傷性刺激時產生的致痛物質(乙醯膽鹼、5-羥色胺、組織胺及其同類的多肽類、鉀離子、氫離子及酸性代謝產物等),直接興奮神經末梢的痛覺感受器,衝動傳入脊髓後根的神經節細胞,經由脊髓丘腦側束,進入內囊傳至在腦皮層中央後回的第一感覺區,引起疼痛﹝pain﹞。 |
- May 20 Mon 2013 15:54
各系統問診﹝Interrogation﹞參考提要:
各系統問診﹝Interrogation﹞參考提要: |
臨床上各系統疾病除共同症狀外,還有其特殊症狀,問診﹝Interrogation﹞時應根據病人情況參考下列提要,進行全面地系統地、重點突出的詢問。 |
- May 19 Sun 2013 15:36
問診﹝Interrogation﹞的重要性:
問診﹝Interrogation﹞(採集病史) |
一、問診﹝Interrogation﹞的重要性: |